底特利希·本纳
底特利希·本纳是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荣休教授,同时也是德国教育协会的前主席。他作为当代德国极为著名的教育学家,被认为是继赫尔巴特、杜威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且富有原创性的教育学家。本纳对德国教育学传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致力于深入探究学校教育变革与教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以深化对教育学自身逻辑的认识。
1961 年开始在波恩大学展开学习。1965 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965-1970年在波恩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担任助理
1972年成为波恩大学讲师
1973 年成为教授,并且在同一年成为威斯特伐利亚·威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所长。
1981-2003年,是教育学杂志的编辑
1991年后,开始在柏林大学担任教授
2009年退休后一直是柏林大学的名誉教授
2012年,成为德国教育科学学会荣誉会员
本纳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和行动基本结构的系统的和问题史的引论》。这本书他构思了十年,还修订了四次,前后总共花费了 20 多年的时间,在德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得到了积极的评价。本书从人类实践的视域开始探讨,探讨了教育实践自身的逻辑,包括可塑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原则、教育转化原则以及人类实践非等级性秩序的原则;从行动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述,论述了教育理论、教养理论和教育机构的理论,同时区分了管理、教学和代际行动这三种具体的教育行动方式。本纳借助《普通教育学》,尝试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教育学基本思想,给分裂的教育学领域提供出一个可供讨论的公共空间。此外,还有《新欧洲的教育》以及《教育学的历史词典》。
本纳觉得人的存在具备肉体性、自由性、历史性以及语言性这些特征。基于这四个特征,他进而提出教育在培养人的可塑性和主动性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纳在教育方面更倾向于杜威的教育实用主义。他认为我们人类思维中预设的现实在教育中是不可用的,并且要远离教育的原教旨主义立场。教育仅仅是释放和决定独立的关键工具。但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学会与自身保持距离,即便有时候这种距离甚至涵盖其解放运动。所以,教育有利于纠正这种错误,就如同期望自己通过自我解放去获得新的解放一样。本纳表示,人不应该为了迎合公众的需求而在技术层面放松自己。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如今,我认为这更契合表现在教育上的态度。就大屠杀这一情况而言,贝纳提出要人们团结一心;必须时刻牢记受害人所遭受的痛苦,且这种痛苦永远不能转变为受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相互获利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