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天下网商,作者 | 章航英,编辑 | 吴羚玮
昔日明星互联网巨头趣头条,悄悄从美股“下架”了。
3 月 21 日,趣头条发布公告。公告称已收到纳斯达克决定将其股票退市的决定函。退市原因有两点。其一,趣头条的股价长期低于 1 美元,未达到合规要求。其二,趣头条迟迟未披露 2022 年中期财报。趣头条表示不会对退市决定进行上诉。按照要求,趣头条的股票在 3 月 23 日已停止交易。
在中概股历史上,趣头条曾创下辉煌的记录。
2018 年,趣头条背靠腾讯和小米。它顶着“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的名号登上了美股。从开始创立到完成上市,历经了 2 年 3 个月,创造了当时最快的上市速度,这个速度仅次于后来的瑞幸。在开盘的那一天,趣头条一路涨停,触发了 5 次熔断机制,市值曾经一度超过 58 亿美元。
五年后,趣头条悄然离开舞台。它的市值相较于高峰时期大幅缩水,还不到那时的千分之一,仅仅是 531 万美元。
近两年人们已很少提及它。被称作“资讯届拼多多”“五环外今日头条”的趣头条,曾与拼多多、快手和水滴一起被称为“下沉市场四大巨头”,它装在超过 1 亿人的手机中,消磨了当时很多人无聊的时光。
在互联网世界中,是以争夺人们注意力为战点的。然而,趣头条在这个领域已经没有了位置。实际上,它作为一个内容资讯平台,在 2022 年 4 月关闭了自媒体创作平台,之后就已经提前退出了这场战斗。
2022 年 5 月 3 日发布了 2021 财年报告之后,趣头条一直未更新财务业绩。2019 年的净亏损是 26.89 亿元,2020 年是 11 亿元,2021 年是 12.4 亿元,三年的亏损总计超过 50 亿元。
去年,马化腾展现出了罕见的严厉一面,他说“再也不相信买量了”。不知道腾讯投资的趣头条,是否是其中让他难以忘怀的一课。趣头条凭借“看新闻赚钱”以及撒币拉新的新模式崛起,曾经一度成长为仅次于今日头条的内容聚合平台。但可以明确的是,互联网平台野蛮生长的时代正在逐渐结束。
下沉市场巨头,与今日头条“抢人”
互联网世界最后一波红利,是下沉市场。
2016 年,巨头们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五环外”。那时,人们对于“拼单”这种模式以及“砍一刀”这样的行为,还怀有陌生感和兴奋感。拼多多、今日头条和水滴这三家在这一波的刺激之下,纷纷迎来了快速的增长。
谭思亮如同拼多多的黄峥、快手的宿华那般,在下沉市场能游刃有余。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还拿到了中科院硕士学位。曾先后在雅虎、盛大游戏工作。离开盛大后创办的广告公司被收购,这使他实现了财务自由,之后他很快就开始去寻找下一个项目。
彼时,今日头条的增长态势很猛烈。它成为了全中国吸纳用户较多的内容资讯平台之一。2016 年的数据表明,腾讯新闻积累了 1.7 亿名用户,而今日头条拥有 9600 万名用户,腾讯的天天快报以超过 7000 万名用户的数量排在第三。2016 年年末,今日头条完成了约 10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百亿美元。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趣头条起初的想法是做出下沉市场的今日头条。因为要提升留存,所以才设置了金币系统,而这一系统所产生的效果是出乎预料的。
趣头条开创了一种“网赚”的商业模式。一位用户打开趣头条 APP 后,进行注册、签到、看新闻、邀请好友(收徒)以及将新闻分享到微信且被点击阅读等操作,都能够获得即刻的金币奖励。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金币时,用户还可以提取现金。
一款内容资讯 APP,在拉新这个关键步骤与金币挂钩,在激活这个关键步骤与金币挂钩,在促活这个关键步骤与金币挂钩,在留存这个关键步骤与金币挂钩,这种方式虽粗暴但有用。2016 年 6 月上线之后,趣头条仅用 10 个月就积累了 600 万用户,1 年后蹿升到资讯类 APP 榜单的第五位,月活达到 1500 万。上线两年半,日活超过 3000 万,已经能够与当时的门户网站新浪新闻和网易新闻一较高下。
快速增长引起了巨头的关注,腾讯就在其中。腾讯对今日头条深感威胁。2018 年,趣头条完成 2 亿美元 B 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小米等参与跟投。趣头条加入腾讯生态后,能更快地攻入下沉市场。
2018 年 9 月,趣头条在纳斯达克上市,历经了 2 年 3 个月。彼时,趣头条 APP 的累计装机量达到了 1.81 亿。同时,其月活用户超过了 6000 万,在内容聚合领域跃居第二名,而今日头条则位居榜首。
上市后的趣头条决定进行“补课”,于是上线了趣头条号平台。谭思亮当时表示,要在五环外这个内容产品的“快车道”上投入慢功夫,把精力放在做好内容建设上,将内容创作者的分成收益提升至行业最高水平,即为平台上的近千名内容生产者提供每月 3 万元的保底收入。
对于不生产内容的资讯平台而言,趣头条所提供的“创作者福利”就如同和今日头条进行正面的交锋。双方开始了“抢人大战”。
失灵的网赚模式,崩坏的社区环境
从趣头条诞生自退市的生命曲线看,上市就是它的高光时刻。
2020 年第四季度是它走下坡路的转折点。在这一季度,趣头条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首次实现了经营性盈利。不过,这种盈利是源于趣头条的“降本”举措。2020 年第四季度,趣头条的成本为 4.4 亿元,同比下降了 12.3%。其中,销售与营销成本为 6.8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50.3%。
之前,有大量的用户推广费用,这导致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平台不但要应对庞大的“刷单党”,与他们斗智斗勇,还得推出各种各样的反作弊机制,从而陷入了巨大的内耗之中。
可以说,趣头条的成功与撒币有关,其失败也与撒币有关。一方面,虽然最初靠现金获利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那些冲着网赚而来的用户并未转化为真正的内容用户。另一方面,趣头条的内容建设体系一直未能成型,也没有稳定且优质的内容输出。很多羊毛党模仿自媒体平台,凭借搬运标题党内容来获取利益。
平台减少了用户成本并且停止了补贴,这样之后就出现了日活和新增用户数开始下降的情况。在 2020 年的第四季度,趣头条的月活用户是 1.247 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9.57%;日活用户为 3230 万,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29.3%;新增用户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一半。
网赚模式带来的虚假繁荣,实际上更早之前就暴露了。
广告是趣头条最大的盈利来源,其贡献超过 90%的营收。趣头条通过撒币补贴裂变出了一众羊毛党,这些羊毛党用户价值不高,只能吸引一些低质的广告客户。为了实现变现,趣头条几乎对所有的广告客户都接受。趣头条在 2020 年被央视 315 节目曝光。随着平台上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丰胸、减肥、增高等“黑五类”广告。之后,趣头条不得已停掉了黑五类广告,并且一度从应用商店下架。
低价值用户存在,受影响的广告业务也存在,并且营销成本越推越高,这些都在表明趣头条赖以起家的网赚模式无法持续下去。2022 年 4 月,趣头条的自媒体平台停止运营。同年 11 月,趣头条的首席财务官朱小路辞去职务。
没有护城河的趣头条,倒在巨头的挤压中
趣头条的命运与拼多多、快手出现了分野,原因在于它相比于拼多多和快手这两者,缺少更为深厚的价值壁垒以及产品的“护城河”。
拼多多首先凭借“砍一刀”进入下沉市场,接着通过百亿补贴抓住了一二线城市的高消费人群,从而积累了一批真正愿意为其低价付费的用户;快手也依靠“老铁们”撑起的“家族制”电商找到了新的希望;然而趣头条留存下来的用户,大部分是等着领取金币的那种只想着占便宜的人——最终把趣头条的未来都给薅光了。
用户缺乏忠诚度,且商业模式单一,过度依赖广告,这使得趣头条本身根基就不稳固。同时,互联网创业环境中巨头环伺,“内卷”现象过度,也让趣头条失去了进行业务升级以及走出无解循环的机会。
互联网业内人士称,趣头条虽是个失败案例,但不能以偏概全。趣头条的倒下,是因为今日头条和抖音太强了。
回看互联网产品历史,网赚模式其实早有渊源。
如今,二三线城市的街头时常有地推人员,他们拿着从义乌小商品市场进的货,其中有冰墩墩,以此来吸引人们下载 APP。然而,在将网赚运用到资讯平台这方面,趣头条是开创者。
在中文的互联网领域,最擅长进行模仿。而那些能够获胜的人,往往是拥有充足粮草并且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
趣头条后期逐渐难以承担起庞大的用户成本,这是由于互联网巨头们的“狂轰滥炸”行为,导致用户变得更难以被取悦。今日头条推出了“看文章赚钱”的今日头条极速版。接着,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像抖音极速版、快手、腾讯以及百度等,都纷纷推出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极速版”。
线上流量红利逐渐到达其上限之时,巨头们通过简单且粗暴的方式来争夺用户的停留时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到 2021 年 12 月时,中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为 9.34 亿,其使用率达到了 90.5%。《2021 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即时通讯,成为在人们网络时间中占据最长的领域,并且增长势头很迅猛。
短视频对内容资讯平台进行了“降维打击”,并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因此,不是今日头条杀死了趣头条,而是抖音和快手等。
趣头条也曾试着找寻第二增长曲线。
2018 年起,它陆续推出了好些创新业务,像网文平台“米读”,还有视频平台“球球视频”“趣多拍”以及直播平台“趣直播”等。其中,米读曾因为增长亮眼而成为明星产品,还获得了多轮投资。然而,在闪过短暂的亮光之后,米读又走上了和趣头条一样的老路。
一方面,目的是吸引用户留存,其内容呈现出爽文风格,同时也存在一些擦边内容,曾一度被“扫黄打非”办公室进行约谈;另一方面,网文赛道的竞争十分激烈,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小说、百度旗下的七猫小说,以及 B 站投资的掌阅科技,它们个个都具备强大的实力。
在中国互联网界以及全球商业领域,每一个创新都会引来后继者的跟随。创新者要么能够穿越各种风浪并最终成长为行业的标杆,要么具备极为强大的先发优势,凭借时间差值来取得胜利,要么持续地对自身进行迭代更新,努力保持长久的领先地位。
在激烈的互联网生存战里,每一片海域都是红海。那些缺失竞争壁垒以及独特商业价值的平台,其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