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和新一年开始之际,通常是各大机构和专家预测房地产走向的时候。有七大预测、八大判断、十大猜想等诸多内容,令人目不暇接,难以分辨谁的预测可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依据。我看到了一篇预测报告,这篇报告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我总觉得报告里的判断似乎和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这篇报告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表的,是一篇关于 2024 年中国经济展望的分析预测报告。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或者说大概率是正确的。
这是一篇经济方面的报告,然而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判断中国经济时不可能不谈及房地产。就当前的房地产现状来看,报告给出了“形势非常严峻”这一表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先立后破”,报告虽未提及房地产,但认为其很可能重点指向的就是房地产领域,目的是化解房地产风险,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危机。对于2024年房地产预判,该报告是这样说的:
1.2024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望出现进一步的优化和放松;
2.房地产市场回归市场化,年末有望稳定;
建议通过充足的融资来稳住房地产行业,推动商品房市场回归市场化;建议取消房价限降令,推动商品房市场回归市场化;建议取消限购令,推动商品房市场回归市场化,从而建立房地产市场新均衡。
有人说,这样的一个预测报告,会让很多人难以入眠吧?那么,对于清华报告对房地产走向所做的预判内容,应当如何去理解呢?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以哈尔滨为例,近期因冰雪旅游而闻名。然而,楼市却较为冷清。新建商品房价格已连续 32 个月呈下降趋势,历经近 3 年的寒冬,房产中介都深感煎熬。数据表明,哈尔滨新房库存去化周期接近 5 年,这意味着即便不新建一套新房,仅按照现有的销售速度,也需要 5 年时间才能将库存消化完。全国市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二手房的均价已经连续下降了 20 个月。楼市的车库面积超过了 6.5 亿平米。这个面积与 2015 年楼市去库存前夕的情况十分接近。
其次,房地产政策必然会继续放松,一直要到楼市企稳。2024 年刚开头,东莞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的下限。上海降低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洛阳设立了购房抽奖活动,最高奖为 50 万。南京的多家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降到了 3.9%。正如央媒中国经济时报发文所说,2024 年的房地产政策会继续进行优化。市场若还有下行趋势,那么优化和放松楼市的政策就不会停止,并且还会进一步加大楼市支持政策的出台力度。
第三,提及房地产市场回归市场化这一点很重要。最近几个月,从决策层到各官媒,都频繁提到两件事,一是加大保障房的供给,二是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也就是媒体所说的新一轮房改,对于那些低收入且无房的群体,会提供足够的保障房,让他们不会因为居住问题而感到苦恼。商品房能涨价且市场能接受的,就应当让其涨。不然的话,购房者哪会有买房的动力呢?要知道,买房不只是为了自住,还得看房子自身的保值属性。可以明确的是,保障房的基础做得牢固了,才能让商品房真正回归到市场中,自由地发挥作用。只要你有实力,就可以去购买。就像曹德旺所说,以后的商品房就是有钱人卖给有钱人。
这里提到,应当取消限价。如果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其想要通过降价来回笼资金,就不能对其进行限制不让降价,因为这样做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导致楼盘有烂尾的风险。地方能够做的是按照一定比例监管好预售资金,以确保项目工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
第四,通过以上相关措施,2024年末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
报告提及“建立房地产市场新均衡”,此乃所有措施共同促成的一个结果。那么,何为新均衡呢?实际上,有关部门已然开始采取行动了。住建部于 2024 年的房地产工作里提出了“人房地钱”四要素联动机制。这意味着房子的供应需依据当地的人以及钱来确定。要对供求不平衡的问题进行控制。如果现在房子库存较多,那么土地就应减少供应。倘若当地经济水平不佳,购买力不足,房子就不能建得那么多。央行开展金融支持试点,在 8 个城市推动租赁租房发展。这些试点城市包括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租赁房。其中,青岛计划首批收购 2 千多套这样的房子。
可以看到,实现市场新均衡的主要抓手是控制供应端和去化存量房。当然,这是依据政策逻辑所做出的预判结果。报告提及,2024 年中国经济将遭遇房地产应对政策不及时的风险。若能克服惯性且高效落地,那么在 2024 年末,房地产市场有望趋于稳定。时间差不多了,这些政策发挥作用需要时间,购房市场信心的恢复是一个过程。经过上半年的预热和拉锯后,下半年到年底会真正实现企稳,甚至出现回升的情况。
不过,市场企稳或者回升的方向没问题。对于我们市场中的个体而言,不能再将未来的市场等同于过去那种无脑炒作。需要转变观念,持有和购买房产需注意两点:
1.要考虑当地的供求比。
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所决定,房地产也遵循这个原理。众所周知,尽管全球经济环境不佳,然而在这两年,美国房价涨幅极为显著。自 2020 年之后,连续上涨了近 20 个月,平均累积涨幅处于 30%至 40%之间。稍作休整之后,又连续上涨了 11 个月直至现在,整个 2023 年,全美平均房价再度上涨 7%。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楼市库存较低,其去化周期仅为 2.5 个月,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这使得房价持续上涨。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我们现在的楼市整体库存较高,然而各城之间的差别较大。倘若我们要买房,就需考虑当地的供需平衡线,通常是 12 个月。要是高于这个线,我们就可以不用着急购买;要是低于或者接近平衡线,我们就不能再继续等待了。
2.要考虑租售比。
最新数据表明,随着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一线城市的租赁市场也遭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收入带来的压力,导致租客的数量越来越少。第一财经有报道称,上海的左先生有一套 50 平米的老房子,其地段非常好。之前这套房子能租到每月 6500 元,而现在即便每月降到 5500 元,也找不到租客。现在的租客数量少,持续租房的人就更少了。按照左先生的算法,即便以这个价格租出去,一年的租金损失也有 2 万多。当然,在相同条件下,现在的年轻人即便要多花些钱,也更愿意选择房龄新一些的小区。所以,这类老旧房租赁没有出租优势。
一方面,租赁房源有所增加,这是租金普遍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手房市场变得冷清,那些卖不出去的房源就被拿出来出租,从而使得租赁房源增多。另外,国家支持商品房和保障房并行发展的模式,这意味着保障房足量供应将成为一种趋势,就像在上海,从 2017 年到现在,供应可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地块已经有 222 幅。与老旧房屋相比,这些户型好、外观新且价格低的保障房小区更受租客的喜爱。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房地产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有些地段虽好,但租售性价比会逐渐降低;与之相比,地段稍次的地方,新房和次新房可能更有发展潜力。当我们在买房时面临选择新房还是老房的问题时,这应成为我们做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