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有文人相轻的传统,文人相轻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如同小夫妻那般斗斗嘴、拌拌气,之后还能理直气壮地领取稿费,这不是挺好的吗?而在程序员领域也存在一种技术相轻的现象,彼此鄙视、相互嫌弃,总是想用技术来证明自己比对方厉害。从某种层面来讲,“程序员相轻”,我认为是有其存在必要的。程序员们所说的话以及所使用的技术,只有他们自己最为了解。倘若有说得不正确的地方,也唯有程序员才会挺身而出进行批驳,并且这种批驳能够最为精准地触及问题的关键。
在互联网职场的论坛里,有一位职场人士发帖表达感慨。他发现从拼多多出来的技术人员都很糟糕,身边好几个都是拼多多出来的,差劲得很,他估计能去拼多多拼命工作的人都是二流学校毕业的。这样的感慨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议论,我们先来看看网友都发表了哪些看法。
有网友提到。几个月才招一批人,你还期望能有多强呢?淘宝很厉害,感觉你是在嫉妒。或许是你身边的人去了拼多多,薪资翻了倍,所以你心里酸了。也有可能是你的能力达不到阿里的要求,人家才拒绝了你。
有网友提到,拼多多能进入的学校其实并不差,很多都是本硕为 985 的学校,只有工作三年以上的学校可能会稍差一些。并且技术差可能与新人培养机制不佳有关,因为全部都是业务工作,加班情况严重,平时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用于自己提升技术,对于那些工作三年以上经验后通过社招进入的人员中,可能也有部分人的技术是不行的。
有网友觉得该淘宝员工比较偏激。楼主确实有些偏激呢,很多员工都是上交浙大的,怎么会差呢?可是每天只是做业务,真的让我快要吐了,我已经忍了半年,正准备离开呢。拼多多那边,50%的员工是从 bat 出来的,25%是其他二线厂的,还有 25%是应届生。并且这些应届生几乎都是 211 及以上院校毕业的。在那里,每天工作都在 12 个小时以上,大家的创造力都渐渐变成了适应力。
有网友认为,淘宝很厉害,毕业学校好的人不一定技术就厉害,得靠平时自己多去看、多去学。我打算明年离开了,对于拼多多的技术我不清楚怎么样,但它比较看重学历,至少得是双 211 吧。就像你这样的人都能进入淘宝,淘宝以后也不一定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大家是有选择的,还没到淘宝垄断、离开它就不行的地步。
有网友讽刺道。这话太绝对了,让人感觉有股酸味儿,似乎和学校没什么关系。花高价招人,能招来一群菜吗?这是不可能的,谁不会花钱呢?拼多多不差呀……我们部门和隔壁部门就有好几个去拼多多的……毕竟在江浙这一带,能承受得起阿里薪资的公司没多少。
有网友进行反驳。如果人家技术差,怎么还能进入淘宝呢?只有待遇比他高,才有资格这么说。每个公司都有技术好的和差的,不过在某段时间,拼多多的薪资确实比同行业高。不能说技术差就等于来自二流学校。最近知道有个我认识的 p10 去了拼多多,目前的情况是,技术差的从那里出来后去了淘宝,然后还继续挖淘宝的优秀人才。
有网友进行了分析。你难道不比我更清楚拼多多内部的情况吗?工作中的那些繁杂事务真的需要技术大牛吗?我并没有否认拼多多的人技术好,相反,我指出了他们技术不好,并分析了原因,985 高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但技术却不好,只能说是因为加班太多而没有时间提升技术。
拼多多里面确实存在很多水货,这是真实的情况。高学历并不能代表项目经验丰富且能力出众,只能说明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你有些一概而论了。也不要去反驳别人是否熟悉内部情况。事实是,这个东西无法具体进行量化。毕竟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唉,后面的技术讨论我都不敢参与了,因为我不是 985 高校毕业的,对于对与错我都不敢轻易说出来了。
看了网友这么多吐槽,笔者也总结几句。
网友这些争执的起源就是互联网公司之间的鄙视链。在中国,只有 BAT ,不存在其他的互联网概念。同时,中国也只有已经被 BAT 投资的创业公司,以及正在等待被 BAT 投资的创业公司。站在鄙视链的顶端,来自大厂的人会因为自身的优越感而鄙视所有的互联网公司。
最后,笔者希望给这些大厂的员工们提个醒。人有一点优越感是很正常的,这可以当作调剂,是一种娱乐,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就可以了。然而,过于迷恋自己的优越感其实是比较危险的。在如今的时代,真正优秀的人都不敢过度迷恋自己的优越感。所以说,有一点优越感是正常的,但迷恋优越感就是不正常的。总之,出身不好就凭借实力,实力不足就依靠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