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
4487
字
阅读需要
分钟
蓝鲨导读:信任电商难信任?
作者| 陈世峰
[]
5 月 13 日,快手电商在北京提出了“新市井电商”这一概念。在此概念之下,快手电商要“大搞信任电商,大搞快品牌,大搞品牌,大搞服务商”。并且提出,在 2022 年,要用超过 230 亿的流量去扶持 500 个以上的快品牌。很明显,快手电商借助一个新的概念——新市井电商,以大帽子的形式,将信任电商给盖过了。
针对该问题,目前我没有找到相关的官方资料,因此无法针对问题本身做出回答,你可以发起其他话题,我会尽力理解你的需求并帮助你。快手电商发布了《2021 快手电商信任建设年度报告》。过去一年,快手提倡“信任电商”,该报告对其进行了总结。同时,快手将消费者信任指数纳入商家推荐系统,信任指数高的商家能得到更多流量推荐和经营权益保障。
5 月之前,信任电商以及快手电商所举起的“大旗”,与抖音电商主推的兴趣电商处于隔空 PK 的状态。仅仅过了两个月,新市井电商便突然出现。尽管信任电商依然被保留着,但却被置于与大力发展快品牌、大力发展传统品牌、大力发展服务商相同的水平线上,虽说它仍是快手电商的底层逻辑,但明显地位降低了。
其实,电商对应的成绩是不错的。今年 3 月 29 日,快手发布了 202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快手全年电商交易总额(GMV)达到 6800 亿元。与 2020 年的 3812 亿元相比,增长了 78.4%。显然,在“信任电商”的支撑下,快手电商实现了高速增长。当然,这个增速与抖音电商的 100%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快手日活为 3 亿,抖音日活超 6 亿,抖音流量比快手高一倍多,然而抖音电商 GMV 的绝对值和增速并未比快手电商高出一倍。快手电商主推的“信任电商”是值得肯定的。即便与近年崛起并颠覆淘宝的拼多多相比,快手电商的增速也不低。拼多多于 2015 年创立,2019 年 GMV 首次超过万亿。快手电商在 2018 年推出。2022 年底以及 2023 年初,其交易额达到一万亿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业绩表现还可以的“信任电商”,为何要戴上“新市井电商”这样的大帽子呢?这种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快手电商的战略有所调整呢?“新市井电商”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概念吗?
01
信任电商难信任?
首先我们来看看,快手电商为何被替代?看起来它似乎大幅推动了快手电商的发展。
快手电商所提倡的“信任电商”包含平台信任与主播信任。平台提供假一赔十以及 7 天无理由退货等基础信任,这是其他电商平台也会提供的。而快手大力提倡的信任电商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的不同之处在于主播信任,即让主播为产品和品牌进行背书。
这一逻辑看似很顺畅。淘宝、天猫的原总裁蒋凡曾有这样的总结:过去,阿里巴巴从本质上来说是在解决信任问题(像支付宝等),因为“信任是互联网上产生商业行为的基础”。而如今,内容和社区(也就是指淘宝直播)这样的新模式出现了,其本质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信任方式。
显然,快手电商的“信任电商”,其关键在于“人”,这里的“人”包括主播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容和粉丝关系,而并非“商品”。它是一种基于线上社交链的商品交易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交电商。不过要注意,拼多多不称自己为“社交电商”,而是称作新电商。消费者在拼多多上拼购的“拼”存在社交关系,不过这种关系是弱关系。大家拼购的本质是为了“占商品便宜”。而“高性价比的商品”是拼多多每一单拼购能够快速成立和成交的关键。
在淘宝直播开启了一个赛道,快手电商和抖音电商将其发扬光大。在这个直播电商赛道中,主播与粉丝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利益关系。
主播刚开始拍短视频和直播或许只是当作一种玩乐。然而,稍有影响力的主播,追逐利润是他们进行短视频和直播的根本动力。这样一来,就会给“信任电商”带来一层阴影。
首先,主播的打造存在“人为”的利益冲动。快手刚崛起的时候,主播拍摄短视频以及进行直播,这种行为或许代表着某个人的真实生活状态。2018 年快手开始大规模带货之后,在“流量=金钱”的这个时代里,不管是个人博主,还是白牌商家或者传统品牌商家,它们都组建了团队,投入了钱财,声势浩大地进入快手。它们拍摄短视频,开展直播,想尽各种办法去博取用户的点击和关注,其目的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有的是为了接广告,有的是为了卖货,有的则是为了卖知识课程。为了达成最终的目标,会精心制作出惹人眼球的劲爆内容,甚至有专业的搬砖抄袭者参与其中。用这样的目的和手段来做主播,其信誉从何而来?能不恶意作恶就已经很好了。
一方面,随着更多传统品牌和大品牌的接入,主播的人设不再能体现主播本人的真性情,而是由团队精心打造而成。在快手电商平台上,很多主播为了既与品牌调性相匹配,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不过是依据一个个剧本塑造出的“人设”罢了。只要是消费者喜欢的,任何类型的主播都能够“快速造就”。主播是不真实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打造出的“信任电商”,其本身就好像空中楼阁一样。
其次,以主播作为信任的基础,信任电商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在传统的商业社会中,品牌请代言人出现问题的情况经常能看到。原因很明了,明星也是人,他们难免会有犯错的时候。而主播同样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人性的弱点。例如,曾经非常有名的带货女王薇娅,她获得了各种国家奖项,还被央视等大型媒体连续报道,但由于逃漏税超过 10 亿元,在 2021 年就突然垮掉了。快手的头号大主播辛巴,由于“卖假燕窝事件”,直至今年仍被河南省消协起诉。许多消费品牌起初热衷于打造自身的名主播,然而却发现名主播难以打造,即便打造成功了,也容易流失,这样做得不偿失。主播在品牌店播中完全沦为了工具人。这便是虚拟主播得以兴起的缘由。在商业社会中,企业不需要消费者去信任某一个主播或者某一个个人。企业需要消费者信任的是一个以品牌或者公司作为主体的组织。
从消费者信任层面而言,主播无法取代品牌。品牌体现和代表着商品的综合品质,人们想到某一品牌时,总会将其与时尚、文化、价值联系在一起,它已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在主播带货体系中,对商品的走量和品牌的营销有一定作用,但无法创造持久的品牌价值。我们并未看到一个名为薇娅的品牌。倘若薇娅因税务问题而倒下,那么薇娅品牌将会遭受惨重损失。
从淘宝、天猫、京东以及拼多多的发展史能够看出,所有的电商起初都是以低价起步的。然而,平台要获取利润,就必须引入品牌,因为只有品牌能够持续且稳定地为平台贡献广告费和佣金。拼多多在 2019 年通过百亿补贴引入了大量的品牌,到 2021 年实现了规模盈利。因此,从最终的局面来看,主播的信任并非是快手电商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品牌才是。
快手电商新提一个词叫“新市井电商”。它被定义为以直播间为超级节点,且是由信任驱动的体验型电商。在此处,主播信任已被极度弱化,而突出了直播间是“人货场”的集合体,就如同线下的生意门店一样。线下有个人小店、不知名的专卖店以及品牌旗舰店、集贸市场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真实的商街。快手电商上的直播间相当于线上商铺,有的是个体户开的,有的是产业带商家开店,还有快品牌直播间以及传统品牌直播间等,这些构成了快手的新市井电商。
02
新市井电商是个好概念?
快手电商提出了新市井电商。按照快手高级副总裁、快手商业化负责人马宏彬的说法,快手是一个新市井社区,快手电商是新市井生意(即新市井电商),并且商业化是新市井电商的配套。
在业务战略层面,快手电商将自身升级为“大搞信任电商,大搞快品牌,大搞品牌,大搞服务商”这“四个大搞”。
其中,“大搞信任电商”这一举措,是通过提升“体验 - 价格比”,从而达成消费者体验以及满意度的跃升。“大搞快品牌”是在快手电商之前“大搞产业带”的基础之上进行升级而形成的。快品牌是快手电商生态中生长出的新势力商家,重视粉丝服务。他们依托自有品牌,秉持“实在人、实在货、实在价”的经营理念,在直播间为粉丝提供产品和服务,且价格体验比高。“大搞品牌”主要针对传统品牌,目的是为传统品牌沉淀私域流量并开拓新消费人群。“大搞服务商”则为商家提供标准化和确定性的成长跃迁路径。
快手电商凭借“新市井电商”能否打开局面呢?蓝鲨消费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商榷: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其五。(这里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具体的几点内容,由于你未提供具体内容,所以暂用“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其五”代替)
首先,“新市井电商”是否在创造概念呢?快手电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战略从“信任电商”转变为“新市井电商”。虽然官方解释说这是一个快手独有的新市井生态,融合了“生活与情感、内容与商业”,主要是由真实的人来传递真实的品牌故事,并且连接的纽带是平台的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市井生意与信任类似,并非快手电商所独有。论逛的感觉,淘宝和拼多多都有。淘宝给消费者提供的是图文店铺,拼多多提供的是拼购玩法。新市井电商不能代表其突出的商业逻辑,它依然属于直播电商的范畴。
其次,因为所谓的“新市井电商”是依托于快手新市井社区而建立的,所以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快手流量的限制。从这个层面来说,快手电商所提出的“新市井电商”其根基是不够稳固的。原因具体如下:
快手的流量增长较为缓慢,这成为了新市井电商发展的瓶颈。从财报中可以看出,2021 年快手的销售费用为 441.76 亿元,同比增长了 65.98%,这个增速远远高于其营收 37.95%的增速,同时也高于用户的增速。其中,快手 2021 年第 4 季度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达 3.23 亿,同比增长了 19.2%;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了 21.5%。快手未来的用户增长存在不小的难度。2022 年,视频号背靠 12.68 亿微信用户,并且野心勃勃地杀入直播电商领域,这使得快手电商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也意味着快手是在花钱买增长。
新市井电商的本质即为直播电商。直播带货的本质是在直播间消耗平台流量。平台流量越高,给以直播间为核心的所谓“新市井电商”带来的 GMV 就越大。淘宝直播证明了,直播电商本身的用户扩张性实际上不如拼多多(淘特)。
白牌无法撑起新市井电商。快手高级副总裁笑古曾说,“中国具有典型的供大于求的特点,许多工厂里的优质源头商品,未能有效地输送到消费者手里。”基于此逻辑,快手电商大力开展产业带工作,去寻找源头好物,以使用户能够获得高性价比的产品。所以,产业带是快手电商崛起的基础支撑,并且在今年升级为“新市井电商”中的“快品牌”。
然而,快品牌大多为白牌或杂牌产品。据五环外的报道,在快手的服装类目里,白牌和品牌的占比达到 9:1。白牌或杂牌产品的一个最大缺点是知名度不高,另一个缺点是价格较低,这样吸引来的用户是消费力没那么强劲的消费者群体。由于受用户群体的限制,快手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使客单价得到提升。淘宝曾遇到类似困境,它通过推出独立的天猫来解决;拼多多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它狂推百亿补贴来吸引传统品牌。对于 2021 年全年净亏损 188.5 亿元的快手而言,它能否再拿出 N 个 100 亿去补贴用户,进而完成传统品牌的吸引呢?
用户难有忠诚度?数据表明,2021 年快手拦截了超过 6244 万次疑似假冒伪劣商品的发布。同时,快手封禁了 21 万人次的违规主播和商家。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快手电商称,要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更低的价格以及更好的服务,从而达到更好的“体验 - 价格比”。核心问题是,快手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他们对价格较为敏感,对平台的粘性不够强,只要哪里有高性价比的产品(例如抖音直播间),他们就会流向那里。这就需要持续地投入较高的费用来获取新客户和留住老客户。
03
结语
快手电商从强调信任电商转变为大力推行新市井电商,其目标清晰明了,即把具备广告和佣金支付能力的产业带商家提升为快品牌,将传统品牌全部囊括其中。只有这些商家能够助力快手电商达成 GMV 和营收目标,减少亏损。然而,快手电商并未告知所有的快品牌和传统品牌的是,当大家都纷纷涌入时,快手“新市井社区”的流量却已经开始增长缓慢,缺乏动力。这意味着快手电商的内卷已然开始。曾经助力快手电商崛起的那些中小商家,稍不留意就会像中小商家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那样遭遇挫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