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分为春播和秋播两个季节。秋播的大蒜需要经历漫长的越冬阶段,之后才能进入生长期并获得产量。为了让幼苗能够安全且顺利地度过冬季,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接下来就来讲讲秋播大蒜的 12 个技术要点。
一、选好地块
大蒜适宜生长在土壤疏松的地方,也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地方,还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地块上,其中以砂壤土最为合适。土壤的酸碱度需要适中,不能过酸,也不能过碱。同时,不能与葱蒜类蔬菜进行连作,这样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选择合适的地块是种植大蒜的首要步骤,并且是确保高产优质的基础。
二、整地作畦
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要及时把土地耕翻,耕翻的深度大概是 20 厘米,然后将土地暴晒一周,这样能杀灭土壤里的病菌和虫卵。在播种之前,还要再次进行整地,把土地耙平并且耙实,以保证土壤细碎没有坷垃。畦的宽度一般是 4 米左右,畦的长度依据水源情况来确定,通常在 40 到 100 米之间。良好的土壤环境对大蒜的生长和发育是有利的。
三、施足基肥
大蒜的生长期较长,对肥料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施足基肥这件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每亩要施 5000 至 8000 千克优质有机肥,像粪尿肥、厩肥等。同时还要配合 20 至 30 千克的磷、钾肥。有机肥必须要充分腐熟,不能使用生肥。底肥不能用尿素,不然会烧芽。基肥应该在耕翻之前施入,并且要与土壤充分混合,这样才能为大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四、选优种子
选择大蒜头时,要选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糖化且无光皮的。种子需大小均匀,每粒重量最好在 5 克左右。因为种子大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扒皮掰瓣后,要去掉外表皮以及母蒜的须根,这样能减少“跳瓣”和缺水现象的发生。
五、播种适时
大蒜的播种时间需依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品种特性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在气温稳定在 17℃左右的时候进行播种是比较适宜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让幼苗在越冬的时候达到 4 至 6 叶期,从而具备较强的抗寒能力。而如果播种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对大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六、密度适宜
若蒜薹和蒜头兼收并举,适宜密度为每亩 3 万至 4 万株,株距为 6 至 8 厘米,行距为 20 厘米,每亩用种量 150 至 200 公斤。
大蒜瓣播种时宜稀,小蒜瓣播种时宜密;叶型开张的品种播种时宜稀,叶型直立紧凑的品种播种时宜密;土壤肥沃的田块播种时宜稀,土壤贫瘠的田块播种时宜密;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大蒜宜稀,通常每亩 3 万株左右;出口蒜头生产宜稀,一般每亩 2.5 万株;春播的早熟红皮蒜为每亩 5 万~6 万株,狗牙蒜为每亩 5 万株。
七、深浅适度
大蒜播种时若过深,就会出土晚,幼苗也会很弱,之后鳞茎的膨大还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减产。俗话说“深葱浅蒜”,这表明大蒜适合浅播。然而,大蒜栽植得太浅的话,生根之后,容易把蒜瓣抬出地面,或者蒜瓣离地表很近,受到日晒和高温的影响,会使蒜头早期变红,蒜皮硬化,对发育造成影响,还容易引发裂蒜,降低蒜头的质量。这种现象被称作“跳蒜”。为避免“跳蒜”情况发生,要留意适时进行播种。播种之后,需适当进行镇压。同时,要结合中耕除草以及清理畦沟等工作,来进行培土操作。培土的厚度通常是 3 至 5 厘米。
八、覆盖地膜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大蒜种植方面能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地膜具备保温的作用,也能起到保湿的效果,还能抑制杂草生长,防止病虫侵害等。在播种后大约 3 天左右要进行覆盖地膜的操作,要保证地膜紧密贴合地面,不能有空隙。在覆盖地膜之前需要喷洒除草剂,以此来防止杂草繁殖。覆盖了地膜之后要留意进行检查,并且及时把出现的漏洞修补好。
九、管理水分
浇水要做到均匀且透湿,要避免因为积水而导致根系腐烂。
十、钩苗放苗
大蒜出苗后需及时进行相关操作。一是在早晨或傍晚,此时气温低且地膜弹性小,可用新扫帚轻拍地膜,或者用竹耙轻耧,让幼苗露出地面。二是对于难以钻出地膜的幼苗,可用钩子轻轻钩出,以避免损伤幼苗。
十一、防治病虫害
大蒜在生长期间需注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尤其要注意防治蒜蛆带来的危害。蒜蛆的幼虫会危害大蒜的种子和根部,致使种芽出现畸形、腐烂的情况,甚至导致不出苗。预防措施有,在播种前进行毒土处理,以及在播种时进行拌种处理。当发生蛆害时,可以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虫啉等药剂进行灌根防治。
十二、适时采薹
若以提高蒜薹产量为目的,可在蒜薹高出最后一片叶鞘口约 15 厘米,且上部向下弯曲时进行采收。
以上介绍了秋播大蒜的 12 个技术要点。秋季是大蒜播种的黄金时期,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对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很重要。
您可能对惠农网推荐的关于秋播大蒜的 12 个技术要点的精彩图文以及热门评论感兴趣,欢迎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