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传言,即骑手年龄超过 45 岁就不再符合规范,系统将不再派送订单。这引发了许多骑手的“年龄焦虑”。外卖平台对此作出回应,称这是虚假不实信息。外卖平台还表示,在骑手 APP 内有公开的准入规则,其年龄要求是“身份证年龄在 18(含)到 60(不含)周岁之间”。(据 9 月 10 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这则谣言出现的时间让人产生联想。
浙江杭州有一位中年外卖员,此前他接完单后躺在电动车上睡觉,不幸猝死。9 月 9 日,杭州市闲林街道办发布了情况通报。通报称,公安部门已经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经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协调,相关外卖平台和保险公司与家属进行了协商。目前,事件的相关方已经达成了一致,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中。
了解到,55 岁的外卖员袁某某猝死了,正因如此,这则谣言被不少网民当作是真的,他们纷纷对外卖平台限制骑手年龄进行批评,认为平台是想降低自身风险、减轻舆论压力。不少骑手也开始感到恐慌,担心因为年龄问题系统不派单,从而使自己失去谋生的手段。
中年外卖员猝死,警方排除刑事案件可能。这表明多半是身体问题所致。此消息提醒,所有人都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作息规律,加强锻炼,学会减压,重视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要知道,中青年人群猝死的案例,并非仅在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中出现,在教师、媒体从业者等其他职场人群中也同样存在。
每一件猝死事件的发生,意味着一个家庭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尤其对于中青年人群而言,他们通常是家庭的顶梁柱。一项权威数据显示,在所有猝死情况中,心脏猝死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 80%以上。中国每年心梗发病的人数为 50 - 100 万,猝死的人数每年约在 50 万左右,这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数字。猝死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各方予以关注。
事实上,用人单位想用年龄规避相关风险,这除了会引发舆论的强烈批评外,实际作用也不大。他们完全能够通过购买保险这种方式来关爱员工,能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也能够宣传医学知识等。这样做可以早发现问题、早进行预防,既能降低自身的损失,又能提升员工的向心力。
袁某某猝死,令人同情且痛心。此行业确实辛苦,作息无规律。一些外卖员因生活境遇,可能会忽略自身身体健康而连轴转,最终导致意外发生。事涉各方虽已达成一致,但借此机会讨论改善外卖员工作生活环境,是很有必要且及时的。
比如,消费者是否真的在意那二三分钟的时间呢?平台对外卖员的考核,是不是可以少一些过分的要求呢?平台的收入能否更多地向一线的外卖员倾斜呢?通过这些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拥有尊严,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尊重。
也就是说,对于此事的讨论,应当聚焦于事件本身,不可偏离方向。若以造谣的方式来表达对平台的不满,或者为吸引流量而制造焦虑,那或许属于违法行为。
我们注意到,外卖平台辟谣之后,仍有一些人表示质疑。他们称系统不派单只是设置几个参数的事,担心平台说一套做一套。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被谣言误导,更不能预先设定立场。如果真有此类事情发生,可通过网络反映相关情况,要相信舆论的力量。
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都理应得到尊重,他们也应当获得与之相符的待遇。少一些谣言去干扰人们的认知,多一些对问题的深入探讨,这才是恰当的做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