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百态/正文
电商免密支付潜藏诸多隐患,中消协提醒谨慎使用

 2025年04月03日  阅读 3

摘要:电商有一项“免密支付”服务,其意图是方便用户购物并提升消费体验,然而此服务却潜藏着诸多隐患。3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用户在网络购物时要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以防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导致资金损失。部分被扣款的用户遭遇莫名扣款...

电商有一项“免密支付”服务,其意图是方便用户购物并提升消费体验,然而此服务却潜藏着诸多隐患。3 月 25 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用户在网络购物时要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以防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导致资金损失。

部分被扣款的用户遭遇莫名扣款的情况,退款难以追回,在使用功能时存在信息差,他们因“免密支付”而陷入与平台的纠缠之中。专业人士觉得,除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外,没有必要的话就不要开启该功能,平台方面应该运用充分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的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并且要严格依照相关法规行事。

暗藏盗刷风险

用户选择电商平台的“免密支付”后,下单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无需再输入密码来确认支付。这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而推出的功能。该功能开通后,在一定限额内,用户单笔交易金额可直接扣款。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及,若上述功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一,当用户的手机丢失或者账号出现泄露情况时,风险会迅速增加,其他人能够借助“免密支付”直接进行消费或者购买虚拟服务,并且无需进行二次验证。

不仅如此,“免密支付”虽有设定单笔金额上限。然而,若不法分子在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依然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更需关注的是,“免密支付”因为能在一定额度内自动扣款,其隐蔽性较强,所以消费者难以及时察觉。盗刷交易一般是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来完成的,像游戏充值、App 订阅这类。也有的是在机主处于凌晨熟睡的时段完成的。等消费者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产生了多笔扣款。

在北京商报记者的注意下,在淘宝、拼多多、滴滴、美团等多种平台上,“免密支付”已成为一项较为普遍的服务功能。例如,用户使用拼多多的“免密支付”功能后,在单笔订单支付 100 元以内时无需验证密码,其支付渠道包含微信和支付宝。滴滴要求用户的支付宝芝麻分需在 350 及以上才能开通“免密支付”。同时,在 500 元及以下的情况下可以免密付车费。并且支付渠道包含微信、钱包、Pay 以及支付宝等。

上述平台向消费者介绍该服务时,更倾向于凸显“免密支付”的便利性。比如拼多多在页面上着重指出,“免密支付”不但安全有保障,还能无忧退货,并且抢购更为迅速等。美团也表明,小额免密支付功能是安全可靠的,不会给用户的资金安全带来任何风险。

售后困难重重

取消美团免密支付方式_美团免密支付怎么取消_免密取消支付美团怎么取消

然而,“免密支付”功能原本是为了减少支付步骤。但却让不少用户遭遇了更多的麻烦。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过 5 万条投诉都与“免密支付”相关。这些投诉包括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免密支付”,无法取消“免密支付”功能,以及平台乱扣费等问题。

一位消费者讲述,3 月时他被支付平台私自扣款 16 元,款项付给了一家视频网站。他并未开通任何“免密支付”项目,且该视频网站在上月已关闭自动续费。对于私自扣款一事,支付平台先是辩解是他本人开通了“免密支付”,而在他提供没开“免密支付”的证据后,又称是他自己输密码付款,各种推卸责任。

除了遭遇平台无故扣费的情况,还有消费者提到售后退款的过程存在诸多困难。有一位通过扫脸方式开通消费信贷产品的用户,在消费时被设置为“免密支付”并扣除了 128 元。据他所述,在索要退款的过程中,他遭遇到了支付平台与商家相互推卸责任的状况。

从用户在社交平台的体验反馈来看,部分用户投诉不知情开通“免密支付”功能的关键在于,平台对“免密支付”未全面告知用户该功能详细的操作方式,并且在用户的下单链路上,“免密支付”的页面设计容易让部分用户,尤其是老年用户误触开通。

有用户提到,在自己付款时,“免密支付”的按钮会自动弹出。若付款时不够留意,就容易不小心点入开通。另外,有用户觉得,平台对“免密支付”功能的解释不够清晰,他认为“免密支付”是在用户主动支付时,无需输入密码,然而实际上“免密支付”实行的是“自动扣款”的行为。

平台需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事,要清晰地向消费者告知“免密支付”的开通条件是什么,所蕴含的风险有哪些,以及取消的方式是怎样的,并且要提供十分醒目的提示信息。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与此同时,平台也应该把取消操作进行简化,以保证消费者能够便捷地关闭“免密支付”这一功能。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夏海龙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及了一点,那就是在开通“免密支付”的时候,用户需要向支付平台提供诸多个人信息,像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等。倘若这些平台或者商家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做得不够好,就有很大可能会致使用户的信息被泄露出去。

夏海龙指出,部分平台存在这样的情况:会把用户信息共享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并且这些信息会被用于精准营销或者其他商业目的。

加强支付侵权监管

取消美团免密支付方式_美团免密支付怎么取消_免密取消支付美团怎么取消

近年来,用户因开通“免密支付”而被不法分子盗刷大量金额的案例频频发生。北京商报记者进行搜索后发现,在这些案例里,部分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像在网络聊天时偷偷截图等,以此来获取用户微信、支付宝的付款码。并且,由于受害者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所以犯罪嫌疑人能够盗刷受害人的钱。

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如何避免“免密支付”功能背后的风险。其一,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其二,用户要检查是否绑定了支付宝、微信或银行卡,并关闭“免密支付”权限。其三,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务,建议单独进行设置。其四,要定期检查授权应用,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的支付授权。

中国消费者协会还指出,用户需及时查看账单通知,要关注支付宝、微信或者银行发送的扣款短信,一旦发现不明消费就立即进行核查。需定期检查订阅服务,把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取消掉。若察觉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用户要留存盗刷记录截图以及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进行投诉。

如果损失金额比较大,那么就需要立刻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并且要配合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

消费者在消费期间要认真去阅读相关的用户协议。尤其是在那些小平台的商户处进行消费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能够获得优惠或者折扣,就轻易地开通“免密支付”。夏海龙着重指出,平台方需要运用足够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的资金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法规来行事,不能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滥用或者泄露。

王鹏认为,除了平台方之外,市场监管部门、工信部门等,以及消协、行业协会等,都需要加强对“免密支付”侵权问题的关注。要健全监督治理机制,通过约谈指导、立案查处、责令整改、通报曝光等方式,对相关的平台和商家进行制约,对其进行惩戒,从而倒逼行业自律。

北京商报记者 何倩 王思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5470.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博览广文网,让阅读更简单,让知识更有温度。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博览广文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8866601
Q Q:888866602
Email:wx888866603@qq.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04
Copyright 云天市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989899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