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系八方/正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关注心理健康,培养高素质人才

 2025年03月31日  阅读 21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影响,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有关系,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更有关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而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影响,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有关系,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更有关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而言,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还有情感危机以及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且情绪不稳定。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常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未得到有效疏导与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在激烈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以及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且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就足以让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进而出现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情况。变化的环境导致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多。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强烈且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相互交织,很容易使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中处于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无法适应高速度的环境,也无法适应高科技的环境,更无法适应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就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客观方面:中学时期与大学时期相比,大学时期在学习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生活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习的任务、内容以及方法都发生了改变。中学阶段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而大学学习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时期有老师每天进行辅导且时刻相随;大学则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独立地思考并解决问题。新入学的大学生常常无法适应这种发生了变化的学习生活,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适应和支配时间。

生活环境出现了改变。部分新生在中学阶段有寄读的经历,然而大部分新生依旧是上学前往学校,放学后与家人共同居住。步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了主要的生活环境,宿舍成为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打理,对于那些平日里习惯于依赖父母、家庭的人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_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人际关系比中学时代更为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期间居住较为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就在一起的伙伴;班主任一任就是数年,每天都能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和习俗,构成了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后,周围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彼此素不相识,语言和习俗也都各不相同。同学之间从原本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逐渐陌生起来,有了想法也很难开口说出来。正因如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格外想家、想同学,也会产生孤独的感觉。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存在依赖性,而精神生活有着独立意识,二者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也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弱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存在盲目自满和自我陶醉的情况。由于考取了大学,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亲友的夸奖以及父母的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中逐渐放松了斗志,整日悠闲自在,觉得自己在中学时是尖子生,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于是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变得盲目自满。

二是失宠感。有些学生曾在中学时是尖子生,是家庭和学校重点保护的对象,进入大学后突然不再受到重视,进而产生了失宠感。

二是有歇脚心理。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确,适应能力较弱,竞争的气势有所降低,于是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再也无法鼓起前进的勇气。

三是畏首畏尾。由于环境的改变而顾虑太多、不敢前进,既不参加社会活动,也不光顾运动场。整日除了学习,便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生活显得十分单一,对个性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并非先天就具备的。它是由后天的教育以及训练所决定的。教育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_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其心理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咨询,学生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可被指导减轻,心中的忧难能被排解,身心潜能得以开发。同时,学生能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从而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如今,它已成为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需要先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通过“心理健康问卷”进行筛选,找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邀请这些学生来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进行分析诊断。区分不同的问题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患于未然。这样做到了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获得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依赖于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学生知晓心理发展规律,学会心理调节方法,进而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点就在于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便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学校应当投入力量去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以及学术活动,以此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氛围,营造出宽松且能够被理解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让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能改善学生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中有着重要作用。二十一世纪是这样一个世纪,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新闻舆论带来冲击,社会变化极为迅速。面对如此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为此,要持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多种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包括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让他们切实明白,若想占有未来,不但要做好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等方面的储备,更要做好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以此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的限制,超越自我,在拼搏中能够自如翱翔,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4116.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