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吉河镇的生猪养殖发展得很快。它打起了全镇畜牧业发展的大旗。该镇设立了领导包抓养殖大户的长效工作机制,让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承担起抓管理、抓技术、抓培训的工作责任。把生产任务分到了各村,形成了镇村一起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大力激励养殖户踊跃投入养殖。
12 月 14 日晚上,记者抵达位于吉河镇桐车村 4 组的张善兴家庭农场。天刚黑时,张善兴从工地归来,匆匆忙忙赶回家后稍作歇息。接着,他和妻子一同给猪喂水。喂完水后,他又检查了一遍猪舍,将门窗关好,一些地方还盖上了塑料布。等一切检查完毕,他安心地进屋开始做晚饭。
张善兴告知记者,养猪起始于 2020 年。起初养了 30 头猪,今年养了 50 多头。到了年底,生猪已卖掉一部分,还留下十几头准备在年前宰杀后卖给亲戚朋友。张善兴称,养猪的前两年没赚到多少钱,原因是生猪价格浮动较大,并且还要购买猪仔儿,所以只是收支平衡。而今年实现了自育自繁,能够赚五六万,以后会越来越好。
张善兴 51 岁了。他之前和妻子在新疆打工。2009 年回到了安康。他凭借在外面打工积攒的钱盖了新房子。夫妻二人不想一直漂泊在外。于是他们决心在老家安定下来。在新疆待了很多年,回来后发现没什么能做的,依然选择打工,在城里或者附近的工地干活。之后,随着年纪逐渐增大,很多地方都不要了,打工的收入变得不稳定。看到很多村子开始搞养殖,于是决定养猪。张善兴对记者这样说道。
房屋院子的四周是猪舍。夫妻二人把猪舍收拾得很干净,所以院子里几乎闻不到异味。并且他们还在院子周围种植了很多花草。张善兴表示:村上存在许多养猪知识培训。然而,他没有时间去参加这些培训进行学习。他的养猪知识是通过自学获得的。他的外甥在国内一家知名畜牧养殖厂工作。平时,他的外甥会通过发消息的方式,向他告知养殖技巧,包括喂养、消杀、除蚊除蚁以及防病虫害等方面的内容。他会在手机上与外甥进行交流学习。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猪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张善兴在村上以勤劳能干而闻名。平日里,他承包一些小工程。养猪的工作基本上由妻子一人负责。两人还种植了十余亩地。常年的劳作,在他们脸上留下了辛苦的岁月痕迹。然而,他们把家里打理得很好,小洋楼既干净又舒适,谁来了都会夸赞两句。
同村的刘先生告知记者,张善兴家养的猪,大多是靠吃自家种植的庄稼而长大的,其肉质较为优良。在近两年每逢过年的时候,他都会带着同学朋友一同前往张善兴家购买现杀的猪肉。这些猪肉,除了供他们自己过年食用之外,还会被制成腊肉,寄送给在外地的女儿。
谈到以后的发展,张善兴说:“这几年我一直在进行养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已经选好了地方,那里有充足的土地和水源。我想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散养鸡和猪。不过,这需要很多资金,希望能有一些帮扶政策。如果规模扩大了,就可以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我们在农村就是要依靠山和水来生活,只要好好干,就会有好收成。”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刘青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8866601
电子邮件
wx888866603@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