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赚钱的新股已经出炉。
证券时报 e 公司是证券时报·e 公司 APP 的官方账号,时间是 2024 年 12 月 28 日 19 时 18 分。
2024 年,新“国九条”强调了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还要进一步完善发行制度,并且严格再融资审核把关。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的 IPO 和再融资都有了明显的收紧。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上市公司的审核标准全面得到了升级,从而优化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也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
IPO画像
A股篇
1. 募资总额跌破千亿元大关
按上市日期来统计,在 2024 年之内(包含 12 月 30 日上市的国货航)。有 100 家公司在 A 股完成了首发上市。这些公司合计募资 673.53 亿元。IPO 的家数以及募资总额都创造了 2014 年以来的新低。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68.05%和 81.11%。募资总额是近 10 年来首次跌破千亿元的大关。
2. 创业板IPO数量及募资额双双领先
从上市板块方面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处于首位,有 38 家公司上市。同时,创业板的募资总额也居于首位,达到 225.81 亿元。这两项数据占比分别为 38%和 33.53%。截至目前最新的情况,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 1365 家,并且在持续逼近深证主板公司的数量。
3. IPO公司质量提高
新“国九条”发布之后,沪深交易所对相关配套业务规则进行了修订。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上市条件得以完善。净利润、现金流、营业收入和市值等指标被适度提升。对于科创板来说,其“硬科技”属性被着重强调,科创属性要求得到强化,研发投入、成长能力、发明专利等标准也被提升。
今年以来,在这种背景下,IPO 公司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其中有 33 家公司,它们近三年的营收复合增速在 30%以上。还有 46 家公司,其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超过了 30%。科创板的 IPO 公司,研发投入有所增加,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的均值超过了 10%,像联芸科技,它的研发投入占比最高,达到了 36%以上。
4. IPO公司集中在三大领域
从行业分布方面来看,2024 年的 IPO 公司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工业以及半导体这三大领域。其中,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这五大行业的 IPO 数量和募资总额处于领先地位。这五大行业的 IPO 数量合计达到 67 家,其所占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它们的募资总额合计为 470.35 亿元,所占比例接近七成。
其中,电子行业表现突出,其 IPO 数量达到了 20 家。并且,电子行业是唯一募资总额超过百亿元的行业。随着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市场的快速发展,在 2024 年,半导体市场有了明显的回暖迹象,而电子行业也充分享受到了这一利好。
5. 长三角、珠三角IPO继续领跑
从所属省份方面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在 IPO 募资方面持续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省的募资总额为 115.56 亿元,居前。浙江省的募资总额是 110.99 亿元,也居前。江苏省的募资总额为 94.63 亿元,同样居前。上海市的募资总额为 80.1 亿元,也位居前列。从单家公司募资金额的均值角度来看,北京市单家公司募资最多,均值达到 11.62 亿元。上海市单家公司募资也较多,均值为 10.01 亿元。
6. 投资者打新热情回升
2024 年开始后,股民“打新”的热情一直在回升。国货航在网上的有效申购户数达到了 1322.52 万户,创造了本年度的最高纪录。在 2024 年,网上申购户数超过千万的公司一共有 14 家,这些公司的上市日期都在第四季度。
9 月开始后,“中签”带来的收益显著提升了。这激发了投资者“打新”的热情。从上市首日的最高价来计算,在 2024 年的 1 到 8 月期间,新股单签的收益均值是 1.85 万元。而到了 9 月,这个均值提升到了 3.11 万元,并且在 9 月还创下了年内新股单签收益的纪录,为 19.34 万元。10 月时,这种情况继续升温,单签收益的均值达到了 6.11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开始后,新股在首日出现“破发”的现象明显变少了。仅仅有 1 只新股在首日的收盘价是破发的。破发率的下降与定价更加合理有关,从发行价格来计算的话,有 85 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低于其所在行业的市盈率。
7. 子公司分拆上市步伐暂停
2024 年,A股仅有星图测控这一家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的成功案例。这与往年相比大幅减少。在此之前,新“国九条”着重强调了要从严监管分拆上市,使得分拆上市的审核环境整体变得较为冷清。从 2024 年开始,已经发布分拆上市相关公告的 33 家公司中,有 20 家选择了终止分拆上市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上市公司在终止筹划分拆上市后,开始持续寻找新的融资渠道。例如,歌尔股份在 2024 年 5 月公告终止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至创业板上市,接着在 9 月又发布公告拟将歌尔微分拆至港交所主板上市。此外,在终止筹划子公司九目化学分拆上市的同时,还发布公告申请九目化学在新三板挂牌。
港股篇
1. 港股IPO募资总额增长超80%
内地 IPO 节奏放缓之际,港股 IPO 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回暖态势。从港交所及 Wind 数据来看,在 2024 年,港股 IPO 的募资总额达到了 854.72 亿港元。此数额相较于 2023 年上升了 84.47%。毕马威作出预计,港股在 2024 年的全球 IPO 集资额能够排名第四,重新回到全球市场的前五名。
2024 年港股 IPO 公司数量从数量方面来看是 67 家,这是 2013 年以来的新低。募资总额出现回升,原因主要是有多只超大型新股上市。美的集团、地平线机器人 -W、华润饮料的募资总额都超过了 50 亿港元。其中,美的集团的首发募资总额达到了 356.67 亿港元,是 2021 年 3 月以来的最高值。
2. 港股破发率超三分之一
12 月 27 日截止时,在 2024 年港交所上市的 67 只新股里,有 24 股在收盘时跌破了发行价,其占比超出了 35.82%。对比来看,在 2023 年上市的新股中,上市首日的收盘价破发比例是 34.29%,破发率有小幅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新股破发率仍处于高位。然而,投资者认购情绪并未减少。2024 年,有 64 只港交所新股获得了超额认购,即网上发行的有效认购倍数大于 1。这一占比超过了 95%,比 2023 年高出约 5 个百分点。其中,草姬集团、晶科电子股份、优博控股等 5 股的有效认购倍数在 1000 倍以上。
再融资画像
A股篇
1. 再融资额创18年新低
2024 年,A股的再融资审核变得更加严格了,募集到的资金也明显地下降了。从上市日的角度来统计,在这一年里,一共有 178 家上市公司(把重复的值剔除掉了)进行了再融资,这里的再融资包括定增、优先股以及可转债。这些上市公司合计募集到的资金总额是 2198.86 亿元,这创下了 2007 年以来的新低。
定增是再融资最主要的渠道。上市公司在 2024 年的定增募资总额为 1698.18 亿元。定增募资总额占再融资总额的比重达到 77.23%。可转债的募资总额为 482.78 亿元,处于其次。可转债募资总额占比 21.96%。发行优先股的公司仅有 1 家。优先股募资占比 0.81%。
2. 3个行业再融资总额超200亿元
从行业方面来看,有 10 个行业在 2024 年的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超过了百亿元。在这些行业中,基础化工、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处于领先地位。基础化工的再融资募集资金达到 272.86 亿元,交通运输为 225.34 亿元,公用事业是 201.11 亿元。
3. 四季度再融资市场回暖
2024 年第四季度,再融资募资的总额为 636.92 亿元。这一数额比第三季度增长了 72.12%,呈现出回暖的迹象。此外,在第四季度,有 141 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该数量占全年的比例达到了 43.93%,这也表明再融资的活跃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港股篇
1. 再融资规模连续四年超过IPO
2024 年的再融资募资总额较 2015 年的最高值下降了 85%以上。
这表现出再融资在港股市场具有重要性。
并且,公用事业在 2024 年也没有进行 IPO 发行,但其再融资金额处于前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8866601
电子邮件
wx888866603@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