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见到现代汽车主动公布销量了?在现代汽车的观念里,这或许已没有必要,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处于危急状况。近日,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的 CEO 张在勋公开表明,会再关停一家中国工厂,并且把另外两家出售,在华的产品阵容会从 13 款减少到 8 款。
现代汽车退出中国一事,两年前或许曾被视为谣言。然而,在现代汽车的一系列举动之下,如今其退出中国变得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那个在 2016 年还曾风光无限的韩系车,究竟遭遇了何种问题呢?
卖工厂、缩产品,韩系车渐进式退出?
很多人对韩系车当年的强势印象深刻。曾经的北京现代伊兰特是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曾经的北京现代途胜是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曾经的北京现代胜达是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曾经的北京现代索纳塔是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起亚汽车的 K5 是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起亚汽车的智跑也是细分市场的领导者。现代汽车的销量不断攀升,这让它信心十足。在最巅峰的时候,现代汽车拥有北京顺义的三家工厂,还拥有沧州、重庆等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了 165 万辆。
现在,北京顺义的一厂已卖给了理想汽车。顺义的二厂曾想卖给小米,不过最终没有成功。但倘若真有存在的必要,现代汽车不会与小米有联系。在这同时,2022 年北京现代的重庆工厂传出了停工停产的消息。2023 年,沧州工厂也被传停产。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之前有出售传闻的顺义二厂以及重庆工厂很可能会被出售。
出售工厂,这表明现代汽车对销量前景持悲观态度。工厂出售后,产品线有可能会随之缩减。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一直采取铺大摊子的做法,产品线较为完善。然而,2022 年现代汽车两大品牌累计销量仅为 34.3 万辆,部分销量不佳的车型必定会被淘汰。
燃油车性能一般,新能源动作迟缓
车型滞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把韩系车销量突然下滑的原因归结于 2017 年的萨德事件,然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因为销量不佳的品牌不只是韩系车,像雪佛兰、别克、福特、雪铁龙、标致等著名品牌也存在销量不佳的情况。而在中美关系越来越差的时候,特斯拉在中国依然很受欢迎。韩系车的衰败不能归咎于外部的那些理由。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产品性能方面。
北京现代伊兰特是一个例子。现代汽车目前有多种车型,而伊兰特是其中唯一能够实现月销过万的车型。伊兰特曾是中国市场的老三样之一。然而,现代汽车随后搞了一些动作。每次换代都更换一个名字,这使得品牌认同感被稀释了。现在虽然恢复了原名,但 1.5L+CVT 以及 1.4T+干式双离合的动力系统已不再有优势。除此之外,它还把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这类入门级配置当作高端配置来进行宣传,所以消费者自然很难接受。
起亚汽车存在相同问题。目前在售的起亚 K5 在 2021 年上市时曾被视为起亚汽车的翻身之作。然而,这款车的低配车型使用了中国消费者讨厌的干式双离合。其驾驶辅助功能较为落伍。入门车型还砍掉了 4G 网络、OTA 升级、全液晶仪表盘等常用配置。简而言之,它依旧是低配高价。
燃油车不行的话,对韩系车或许没那么糟糕。然而,新兴的新能源汽车的机会,韩系车也没能抓住。到现在为止,现代和起亚这两大品牌,既没有拿出真正的纯电动平台,也没有一款能够走量的新能源车型,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6 月份上市的紧凑型 SUV 现代沐飒,依然是一款纯燃油车。在发展新能源这个问题上,韩系车比日系车还头铁。
习惯了躺赢,路径依赖难改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普遍对韩系车在华的前景不看好,然而韩系车的部分高管似乎未能认清现实。对于出售中国工厂这件事,现代汽车方面称,这是为了优化生产能力,改善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但大家都清楚,之所以出售工厂是因为销量大幅下降,即便进行再多的粉饰也毫无用处。
与此同时,韩系车的部分高管怀有另一种不切实际的梦想。在最近这段时间里,起亚汽车的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成为网上热度最高的合资车企高管,他连续发表了各种令人惊奇的言论。身为高管的杨洪海,时常在微博上以无知和无耻的态度攻击国产车粉丝。近日,他还公开宣称,本土企业缺乏资金实力,然而合资车企却“兜里都是钱”。他认为,要等国产车先被淘汰,韩系车便可伺机进入并抢夺市场。
丰田章男只是对电动汽车的未来持有不同意见,且从不否认国产品牌的强大。而这一发言比丰田章男的还要夸张。与此同时,特斯拉、福特、大众等高管也多次强调中国品牌的厉害之处。然而,杨洪海的话语中却满是对国产品牌的不屑以及怨恨,这已不仅仅是意见的分歧,而是达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
高管表现出无能狂怒,这折射出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手足无措。合资厂商实际上具备很强的技术实力,然而之前国产品牌实力较弱,各合资车企把“低配高价”的手段运用得很巧妙,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当洋牌子的光环消失后,它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了。如果现在的心态和策略不发生改变,那么在国产车还没“烧死”之前,韩系车或许就已经从中国市场退出了。
小结:如今的韩系车,其销量出现下滑,口碑也在下滑。燃油车方面全线溃败,新能源领域也全线溃败。并且在中国市场,韩系车仅贡献了其全球 5%的销量。或许现在是该考虑退出的时候了。实际上,日本、德国、美国等都是汽车强国,这些国家都是本土厂商占据优势。起亚的高管杨洪海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为合资厂商工作,他应该清楚,国产车占据市场主流才是真正的常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