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它当时没有震惊世界。然而,《女士杂志》的编辑们都觉得值得去推广。在他们的观念里,这本书是以“审慎合理的方式”对女性的德行、知识和成就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并且做了“很多明智的考察”。
——简·托德,《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传》
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朽的特质:她一直鲜活地存在着,她进行着辩论,进行着实验。即便在如今的生者当中,我们依然能够听到她的声音,也能够找到她的影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论女儿的教育》《本事真迹》以及附录《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遗产》。沃氏在《论女儿的教育》里,对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性别观念和女性教育给予了强烈的批评。她不认同那些具有观赏性且专门针对女性的教育科目,大力倡导两性应当接受相同的教育,并且建议为此运用自然和理性的育人标准。当时像埃奇沃思和奥斯丁等具有不同政治立场的女作家,都认同沃氏所秉持的德行与性别无关的原则。沃氏在儿童故事集《本事真迹》里认为,针对儿童的读物需在更贴近现实的背景中传达出正直、仁慈和节俭这些价值观。她极其厌恶生活和文学中的装饰与技巧,她创作《本事真迹》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揭露那些不称职的父母。
作者简介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玛丽,出生于 1759 年,于 1797 年离世。她是英国启蒙时代一位著名的作家与思想家,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史上有着先驱的地位。在她短暂的写作生涯里,创作了《女子教育》《玛丽:一部小说》《人权辩护》《女权辩护》《北欧书简》《玛丽亚:女人之罪》等作品。
李博婷
文学博士,从事英语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工作。目前在北京大学任教。曾译有《聪明的消遣》《打破风格》等作品。
获取正版《女子教育》直达购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