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紧张的高考已过去。很多孩子的父母还是小学生,如今他们已开始紧张。他们紧张的是,在电子游戏盛行的当下,孩子能否经得住诱惑。因为沉迷电子游戏的孩子很多,既伤害了眼睛视力,又荒废了学业。显然,这种状态无法应对若干年后的高考。
很多父母对“玩”这个行为感到恐惧,一提到“玩”就变了脸色。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陷入电子游戏的“陷阱”之中。所以,教会孩子拒绝电子游戏的诱惑,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电子游戏让很多孩子欲罢不能,主要原因在于玩电子游戏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并且能让他们暂时躲避学习带来的压力。
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不会立刻获得满足。因为学习与电子游戏相比,其反馈时间较长,更多地体现在长期价值方面。
这使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满足感较弱。只有考出好成绩后,才会有一些情绪波动。随着时间推移,若孩子一直处于被要求不断学习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导致满足感逐渐回到原点,再次循环。这就是长期价值,需要孩子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
在游戏世界中,不会有父母的催促以及训诫。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发现,电子游戏对于很多孩子而言,更好玩,更具趣味性,也更能让他们及时获得满足感。
要解决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问题,就需要给孩子平衡好学习与玩之间的度。那么,这个度究竟该如何把握呢?
这里要提及“平衡思维”这一概念。何为平衡思维呢?它是指让孩子能够以辩证的方式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帮助孩子分辨事物的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以此来引导孩子做出正向的决策。
我们做父母的要通过引导,让孩子具备这种平衡思维。孩子有了这种平衡思维之后,就能够正确地处理“学和玩”之间的关系。
平衡思维的培养需逐步进行。我们能够依据以下四个步骤来引导孩子。
要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比电子游戏更有价值。
电子游戏确实能给予我们即时的满足感,然而这种满足感只是短暂的心理慰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学习的过程与之相比很漫长,难免会遭遇无数的磕碰与挫折,可当我们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所获得的那份满足感,绝非玩电子游戏能够相比的。
我们要将孩子的现实生活进行游戏化处理,以此来帮助他们确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制定出清晰且公平的规则,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自身的真正价值。这是迈向拥有平衡思维的起始步骤,而良好价值体系的逐步形成,对培养孩子的平衡思维能力是有帮助的。
第二步:父母要给孩子以身作则
我们帮助孩子建立起满足感意识之后,接下来要用行动带动孩子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的平衡思维能力,引导孩子进行决策判断和取舍。
父母是孩子的首要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以及模仿父母的行为而发生改变的。因此,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到以身作则。
如果父母本身喜爱学习,平日里常在家里读书并且分享读书心得等。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里,孩子对读书的热情自然而然就会提升。相反,如果父母在家只是玩玩手机等,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效仿他们的行为。
在以身作则方面,我给孩子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例如,为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我每天坚持阅读,给孩子做出示范,几乎天天都不落下。不知不觉间,孩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孩子已将阅读当作她最喜欢做的事,并从中获益良多。
第三步,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正向的激励;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也要给予他们正向的激励。
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的能力以及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望所决定的。这意味着孩子很容易去相信并接受他人的判断,并且会将外来的评价转化为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
孩子表现好或有进步时,我们要时常给予他们正向激励,这种激励能促使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家长要如何做好正向的激励呢?我觉得以下两点是很重要的。
第四步:适当放手,给孩子以成长的空间
“玩中学,学中玩。”这是教育界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观念。
孩子的很多品质是在玩的过程中被无意识培养起来的。孩子独自玩的时候,也是他的注意力逐渐形成的时候,同时也是他的自立能力逐渐形成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
父母用心陪伴孩子,能使电子游戏的吸引力减弱。而且,电子游戏的满足感在其他游戏项目中也能体验到。例如,运动是最适合孩子的游戏类型,它虽不是电子游戏,但孩子参与运动能体验到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些能让孩子获得更丰富多元的满足感。
也能淡化电子游戏的诱惑。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