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内卷加速,情况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飞凡在其中无疑属于忧愁的那一类。
飞凡作为国内最大车企上汽集团的亲儿子,不像那些白手起家的新势力品牌。它含着金汤匙出生,拥有上汽深厚的造车功力,也具备超强的全球化产业链整合能力,可谓起步就不同凡响。
飞凡实力强劲,一度被业内看好,业内认为它有能力抗衡甚至超越新势力御三家。然而现实却给了重重一击,8 月销量仅为 1302 辆,截止到目前累计销量也不多,甚至不如头部车企一个月的销量。飞凡为何会掉队呢?
从上汽荣威开始
2018 年,飞凡的前身是上汽荣威 R 系列。该系列推出了首款产品荣威。市场一度把它当作特斯拉 3 的最大竞争对手。但实际上,这款车型的销量并不好。上市全年仅仅交付了 3400 辆。次年的销量更是只有 2000 多辆。
荣威失利后,上汽决定为其更换形象标识。2020 年 5 月,上汽基于荣威推出了一个新品牌,即专注于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 R 品牌。同时,通过简洁的 R 标来突出科技感和高端新能源的定位。R 品牌依然属于荣威。R 品牌推出的 ER6 和 R 这两款纯电动产品被消费者吐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2021 年 R 品牌全年交付量仅有 1.84 万辆。
R 品牌遭遇失败之后,上汽再度启用换马甲的策略。上汽宣布将 R 品牌独立出来,成立飞凡汽车。飞凡以独立公司的形式对新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这表明飞凡与大众、通用五菱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再仅仅是一个子品牌。然而,全新的品牌并没有推出新的车型,依旧是 ER6 和 R 这两款旧车型。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使得飞凡在诞生之初就缺乏先发优势。
飞凡推出了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新车 R7,并且对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R7 后续的表现令人失望,在今年前 8 个月,其销量仅不到 3000 台。在上半年价格战开始的时候,R7 曾最高下调 2.6 万元,但即便如此,也未能刺激到消费者购车。
飞凡只得继续把希望寄托在第二款车型飞凡 F7 上,还将性价比提升到极致,把价格设定在 20.99 万元至 30.19 万元之间。若选择电车分离,最低只需 14.59 万元,在众多新能源车型里,它属于价格很有优势的。即便如此,飞凡 F7 还是未能挽回飞凡的销量,8 月份仅交付 902 辆。
飞凡汽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业内人士进行分析,飞凡汽车的销量无法提升,一方面存在产品力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存在品牌影响力欠缺的状况。比如以飞凡 R7 来说,虽然它在外观、内饰以及三电系统方面的表现是不错的,然而与极氪 001、Y 等处于同一级别的车型相比,其价格没有优势,性价比也不够明显。并且因为它脱胎于荣威,前后经过了多次改名,所以导致它的品牌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其他车企。
飞凡 F7 看似具备很强的产品力且性价比很高,然而多数厂商都已开启智能化变革,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飞凡却把重点放在对驾乘体验的包装上,用力的方向出现了错误,因而无法直接触及用户的痛点,与竞品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此外,飞凡一直面临“维权争议”。在去年的成都车展上,有许多车主身着“上汽飞凡汽车续航严重虚标”的 T 恤来进行维权。据车主所说,他们购买的飞凡 ER6 智享版,官方宣传的 NEDC 纯电续航里程与实际相比差距很大,几乎是打了五折。
其他车型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比如飞凡 R7 的车主说该车型“不是在修车就是在去修车的路上”。飞凡频繁发生的维权事件,使得这一品牌消解了用户的信任度。
飞凡 F7 还有一个重要亮点,那就是它拥有与蔚来类似体验的“换电功能”,具备“2 分半快速换电”的能力,这是吸引客户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实际上,很多车主在购买新车后却遭遇无电可换的状况。
目前飞凡在上海的换电站数量是个位数。与之对比,蔚来在上海已布局的换电站超过 120 个。依据飞凡汽车的官方信息,到年底计划建设 50 多个换电站。而蔚来已经建设的换电站超过 1600 座,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总结
飞凡汽车凭借传统车企的依托,具备更优的资源与供应链,本应开创广阔美好的未来,然而现今的状况却与期望相悖。若要改变此现状,飞凡需做的不只是提高产品力与性价比,最为关键的是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打造出一款能精准触及用户痛点的爆款车型,不然的话,上汽恐怕又将继续施展换马甲的手段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