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听闻过这样一种说法,即空调开启除湿模式,相较于制冷模式会让人感觉更舒服,并且也更省电。我实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不清楚这是否只是心理作用,但感觉确实比制冷模式要舒适一些。
想一想:除湿模式很厉害,那为什么还要有制冷模式呢?后来了解多了,才明白除湿模式到底是怎样的。
除湿模式的原理
空调日常开制冷模式,时间久了房间里也会变得干燥。为什么呢?
空调制冷时,室内机内部存在一个名为“蒸发器”的部件。其表面温度会变得很低。房间里的水蒸气一旦遇到低温的蒸发器,便会凝结成水。
凝结成的水会顺着冷凝水管排到室外。空调制冷时,室外机会滴水,甚至还有不少因这而引发邻里矛盾的新闻。室外机滴出的水就是这样形成的。
室内的空气湿度自然就降低了。
所以哪怕是普通的制冷模式,也有“除湿”的效果。
除湿模式的目的更为纯粹。除湿模式与制冷模式主要有两个区别:其一,除湿模式主要是为了除湿,其目的相对单一;其二,制冷模式除了制冷外,可能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而除湿模式的功能则主要集中在除湿方面。
压缩机的运行时间存在差异。在制冷模式下,只有房间温度下降到制定温度时,压缩机才会停止运行;而在除湿模式下,只要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最低温度,压缩机就会停止运行。
除湿模式下,压缩机的运行时间较短。空调的主要耗电源头是压缩机,因此压缩机工作时间短,就意味着空调的耗电量低。
老式空调的除湿模式不向外吹风。现在很多新空调增加了出风功能,但其出风的风量比制冷模式下小很多,并且是不可调的,不能增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在制冷模式下吹风,其目的是使房间里的空气能够快速地循环起来,从而加快降温的速度。而在除湿模式下,吹风与否并不会对冷凝水的产生速度产生影响,甚至吹风还会致使已经形成的冷凝水迅速蒸发。
我们知晓,倘若空调的出风直接吹到人,便会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除湿模式要么不吹风,要么吹风量较小,正因如此,在使用除湿模式的过程中,人们不会遭受到直吹所带来的困扰。
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好吗?
看到这里,似乎从理论上来说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好。它既省电又舒适。但依然要记得那句话:倘若除湿模式真的那么好,那空调就没必要再设置一个制冷模式了。
实际体验向我表明,除湿模式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如理论那般好用。尤其在室外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使用除湿模式会引发两个问题,其一,其二,
压缩机在除湿模式下是否运行取决于蒸发器表面的温度。室温越低,蒸发器表面保持低温的时间就越长,这样就能达到省电的目的。
如果室温太高就不行了。蒸发器用不了多久就会升温,这会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动,或者干脆不停机。频繁启动和不停机,都是压缩机的大忌。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耗电量会成倍增加,而且寿命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舒适性方面的问题:从温度角度来看,倘若天气较为炎热,那么除湿模式或许就会显得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空调处于开启状态,房间内的温度也无法降低。这是因为在除湿模式下,空调不会向外吹风,从而可能使得房间降温的速度比不上升温的速度。
从体感方面来看,除湿模式不吹风是一件好事。然而,它除湿的力度比较大。在制冷模式下,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不会始终保持在最低状态。因此,除湿模式的除湿效果比制冷模式要好。
在制冷模式的空调屋里睡一晚,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而除湿模式的情况更甚。我们所需要的并非除湿,而是需要借助加湿器等设备来提升房间的湿度。
总结:用除湿模式代替制冷模式需视室温(或室外温度)而定。室温不超 30℃时,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适宜;室温超 35℃时,应尽量不使用除湿模式;室温在 30℃至 35℃之间时,除湿模式使用体验与制冷模式相近。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