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费情况不透明,催收存在软暴力现象,会诱导进行分期,还会莫名扣除年费……近些年来,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得很迅速,随之而来的有诸多行业乱象,这些乱象饱受人们的诟病,同时也积累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2022 年 7 月 7 日,原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其目的是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知通过重拳出击来整治信用卡市场的乱象,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强化信用卡的经营管理、严格规范营销行为、治理过度授信以及严格外部合作管理等。
该新规有 2 年的过渡期。这意味着在 2024 年 7 月会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过渡整改期即将结束。银行的落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存量业务若不符合《通知》规定,是否已经完成整改呢?奥一网联合南方民间智库,依据《通知》要求,发起了《银行信用卡新规落实情况调查》。挑选 10 余家在珠三角地区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线上或线下采访的方式,对消费者的用卡环境满意度状况展开调查,以此助力推动银行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信用卡违规乱象频生
央行近期发布的《2023 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表明,你是否还在使用信用卡消费呢?截至 2023 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数量为 7.67 亿张,与上年相比下降了 3.89%。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里,信用卡的总量减少了 3100 万张。与此同时,记者对各家银行的年报进行了梳理,发现 2023 年,很多银行的信用卡数量以及交易规模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年轻人曾经很追捧信用卡,可如今为何突然就“不香”了呢?多位信用卡用户在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说,超前消费虽然一时觉得很爽,但逾期后就如同到了“火葬场”。他们表示,信用卡存在乱收费的情况,透支后还有高额的罚息,以及“催收之乱”等,这些都是他们选择放弃信用卡的主要原因。
有用户称:信用卡突然被升级为白金卡。拿到卡后,未进行激活,却自动扣除了 480 元年费。并且没有收到任何提示。直到查看账单时,才发现扣除了 480 块钱。
还有用户称,由于遭遇了困难,所以选择了分期还款。然而,在分期还款过程中遇到了高额罚息,这使得他们的欠款呈现出越还越多的情况。
更多的用户则是苦恼于“被暴力催收”的经历:
我在前两天进行了协商还款的事宜。之后,就给你的老家寄去了催收函,并且还往村里打了电话。
“我这家里没人直接把催收单贴我大门上了,全村人都看了一遍”
……
上述行为损害了用户权益,影响了他们对银行的信任。有人表示:“开始不用信用卡后,感觉消费更理性了,生活也变得轻松了。”
监管层“出招”规范指引
“催收乱象”也进一步增加了信用卡风险。
2023 年年报披露显示,多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关键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从发卡数量方面来看,到 2023 年底时,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数量为 9711.81 万张,而 2022 年底是 93 万张,一年时间里减少了 560 万张,下降幅度为 5.44%。在 2023 年,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新增发卡量为 137.54 万张,相较于 2022 年减少了 69.47 万张。
平安银行 2023 年交易金额为.04 亿元,同比下降 18%;兴业银行 2023 年交易金额为.51 亿元,同比下降 16.23%;光大银行 2023 年交易金额为.81 亿元,同比下降 13.86%;广发银行 2023 年交易金额为亿元,同比下降 10.84%。此外,信用卡资产质量风险的提升引起了业内的关注。《2023 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数据表明,到 2023 年四季度末这个时间点,信用卡逾期半年还未偿还的信贷总额是 981.35 亿元,与上一个季度相比有所增长,增长幅度为 4.69%,并且在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中所占比例为 1.13%。
2022 年 7 月,原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并正式发布。此举是为了提升信用卡业务惠民便民服务的质效,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持科学理性消费。该新规将于 2024 年 7 月结束过渡整改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记者梳理发现,新规对金融机构提出更多精细化管理要求:
一是对信用卡息费的收取进行规范。银行需以显著的方式将最高年化利率水平展示出来,并且要持续运用有效的办法,以此来减轻客户的息费负担。同时,银行不能诱导客户过度使用分期,以免增加客户的息费。
一是要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其二,一定要严格落实客户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要通过本行的自营渠道来采集客户信息。其三,必须要严格规范催收行为,绝对不可以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
三是要转变粗放的发展模式。不能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的或者主要的考核指标。如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长期睡眠卡率超过 20%,那么就不可以新增发卡。
四是对外部合作行为管理进行规范。不可以借助合作机构所掌控的互联网平台来开展信用卡的核心业务环节。并且,通过单一的合作机构而达成的信用卡发卡量以及授信余额,应当与集中度指标的限制相符合。
四是进一步推动信用卡线上服务的便利化。利用试点的方式来探索开展线上信用卡业务等模式的创新活动,以便丰富信用卡的服务功能与产品供给。
您是否还在使用信用卡消费?
您对信用卡服务有哪些评价和建议?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