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康见习记者陈思洋通讯员陈燕生黄秀祥
1 月 4 日,第十三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全省总决赛在南京开展。蒋礼乐同学来自宝应县白田小学六(4)班,他凭借扎实的诗词功底以及抢眼的临场发挥,成功摘得“诗歌之星”的桂冠,并且荣获特等奖。该校六(3)班的刘雨婷同学荣获一等奖。从第九届起,白田小学已连续 4 年参与此项赛事,并且获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该校校长陆香对记者自豪地说,在他们学校,诗歌成为每位学生的启蒙老师。学生把诵诗、背诗当作乐趣,把写诗、绘诗当作快乐。学生眼中有诗,心中盛诗,走出了富有诗意的人生。与诗一同前行,是白小师生共同的追求!
白田小学具有以诗导雅的特质,以诗启智的特质,以诗育人的特质,同时有着教育情怀。这些特质与情怀,正是宝应教育系统近年来大力推进“三品教育”(建品牌学校、塑品位教师、育品质学生)的生动体现。宝应县教育局原局长刘俊向记者表示,近些年来,在宝应教育系统中,以“三品教育”作为重要举措。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快速提升,办学特色逐渐展现出来,教育发展水平在苏中腹地实现了从“洼地”到崛起的转变。先后获得了“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江苏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的重要荣誉,并且连续十年被评为“扬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县”以及“扬州市高中教育综合考核一等奖”。
建品牌学校,
把好学校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走进白田小学校园,记者顿时感受到这里匠心独具,处处都流淌着诗韵。教学区是以李白的《白田马上闻莺》来拉开诗歌文化的序幕的。四层廊道分别以“诗”“雅”“礼”“爱”作为主题,能够全方位地展示诗词的德育魅力。在楼层大厅内,别具特色的“乐雅轩”“博雅轩”“诗雅轩”,既是孩子们在书海中徜徉的地方,也是师生们分享共读成果的非常好的去处。校园广场中有楹联,其内容为“诗言志,志在千里;雅育才,才出白田”。此楹联诠释了学校“诗雅文化”的核心理念,同时也寄语学生,期望他们能有志存高远、心怀天下的胸襟。校园主路旁的风光十分旖旎,“润心亭”可用来以诗养心,“品香亭”能让人写诗成趣。孩子们在此处憩息之时,可以读文品诗,这里已然成为大家共同描绘“诗雅”梦的绝佳之地。
学校哪里好,哪里就能让下一代接受到更优质的基础教育,老百姓就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去上学。白田小学处于城乡接合部。常年来,该校推进“诗雅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他们没有农村学校常见的生源流失烦恼。因为家长充分认可学校,所以白田小学真正成为了办在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
办品牌学校,这是群众对教育发出的呼唤,同时也是宝应教育人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在该县,通过对教育硬件进行改善,将信息技术进行普及,对学校管理做到精致,推动特色建设的开展,以此来助力品牌学校的打造。全县加大了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致力于深化布局方面的调整,组建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及实验幼儿园集团,还在异地新建了江苏省宝应中学。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或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学生入学难问题,也有效缓解了城南新城学生入学难问题。从 2019 年到 2022 年这三年期间,依据初步规划。宝应会新建 11 所幼儿园,还会新建 1 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同时,会对 1 所初中进行改扩建,对 2 所高中进行改扩建,以此进一步满足群众希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多媒体电脑普及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普及了,录播教室也普及了。“慕课”在宝应城乡校园遍地开花,“微课”在宝应城乡校园遍地开花,“翻转课堂”在宝应城乡校园遍地开花。教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全县教育技术装备逐步达到江苏省定Ⅰ类标准。
在此基础上,全县各校呈现出特色和文化建设的亮点。白田小学有诗雅特色文化,曹甸镇中心小学有苏公特色文化,城中小学有儒雅学宫文化,开发区国际学校有新博雅特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建设项目跻身江苏省特殊教育提升工程项目。一群品牌特色学校在宝应大地不断生长。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塑品位教师,
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根基
江苏省宝应中学教师李斯凤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教育部联合表彰的 2019 年“全国模范教师”名单里榜上有名。提到李斯凤,宝应教育界的人都很熟悉。在 2012 年、2015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她所执教的高三班级都被评为“扬州市高中教育先进集体”。张启鹏、胡晓航、胡雨轩这 3 位扬州市高考理科第一名,都是她的优秀学生。宝应的优秀教师近年来不断涌现,像李斯凤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优秀教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究其原因,是得益于该县对“品位教师”的塑造与培养。
品位的塑造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持续地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并且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去耕耘。
每周一下午,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会举办例行的“水育论坛”且都能如期进行。在这个会上,每一位发言的教师都会把氾小特有的水育文化结合起来,用“似水教师”的基本特征来对照自身,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
近年来,学校为涵养德学兼备的优秀教师,努力寻找教师专业精神的落脚点,提出了“若水教育”的主张。把水育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相融合,着力培养教师的德行气度,学养深度以及创新角度,全面提升教师的品位。
130 多名教师数量较少,其中 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 56 人。该校校长张宏军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他告诉记者,为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成为研究者,他们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学校,搭建起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打造出专业成长共同体,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并且勇于创新。
制订个人成长规划并进行交流,开展教学技能评比,举办专业成长阶段成果展示评比等。通过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与引领,氾小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得以提升,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年教师选择在这所乡村小学扎根,从而形成了教师渴望成才、努力成才且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宝应在全县范围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塑造“品位教师”的重要举措,其中不仅氾水镇中心小学如此。抓实青年教师的“一三五”考核工程,举办了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得以成长;骨干教师研修班、支教送教带教以及幼儿教育影子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开展得十分热烈;搭建起“公开课+”的活动平台,每年都开展“荷韵杯”优质课竞赛和“强基工程”,还组织参与扬州市师能“百千万工程”的三项展示活动,获奖的数量和质量多年来都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正是在这样富有活力的制度之下,宝应县的教师队伍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目前,全县在职的省特级教师有 41 人;在职的市特级教师有 41 人。县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有 1165 人,这些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17.65%,在扬州市处于领先地位。
育品质学生,
彰显各美其美的教育追求
教育有其规律,成长有其天性。高质量的教育并非仅仅是一张成绩单,而是那种适合学生需求的教育。对于此,宝应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只有让学生接受“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品质的”学生。
宝应一直以来按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核心素养”。宝应坚持把有效德育、人本智育、阳光体育当作教育重点内容进行推进。宝应指导各学校以课堂、课程为主要阵地和主渠道,以活动进行延伸,以各类学生社团为载体。宝应精心组织校级练素养活动、县级赛素养活动、市级展素养活动。宝应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每周五下午 3 点半,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全体学生都在期待着社团活动课的开始。所有学生不再受班级的限制,而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想要参与的社团。他们能够与有着相同志向和兴趣的老师以及伙伴进行切磋和学习。低年级有兴趣班,高年级有社团,还有校级特色社团。有中国象棋社,还有“翰墨”书法社,以及足球社、鼓号社、合唱社等。每个学生都能在社团活动里彰显个性并且发挥特长。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怎样在大班制教学中充分关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像校训所解释的那样,真正做到“各得其宜”,彰显“各美其美”的教育追求。”该校校长李金荣对记者说。
宝应县实验小学有一群“银杏娃”,他们追求“坚毅、正直、奉献、向上”。近年来,该校以学校“银杏文化”的核心要素为依托,充分挖掘县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了各类寻访体验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爱国之心、责任之心和进取之心,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去体验,通过体验使他们得以内化,在内化过程中实现成长,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培养出优秀品质。
通过这些,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宝应教育人清楚地认识到,培育品质的核心在于课堂。所以,该县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为基础打造课堂范式和精品课。在宝应中学的“理想课堂”里,教学被分成了五个清晰的步骤,学生的课本变为了导学案,曾经那种“满堂灌”的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自发质疑以及自我提升的课堂。宝应实验幼儿园有课程游戏化研究实践课堂,宝应实验小学有“学导课堂”,曹甸镇中心小学有“五关注”课堂……共有 20 多种课堂模式,在宝应的城乡校园中生动地展现。课堂改革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引领着宝应教育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前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