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对“钱生钱”或“钱省钱”的话题格外关注——有人用花呗购物总忘记还款日,结果多掏了利息;有人急需用钱时借了借呗,却没算清实际年化利率;还有人把所有积蓄都存在银行卡活期账户里,看着那点可怜的利息直叹气。这些看似日常的财务操作,其实藏着不少“隐形成本”。
先说花呗。作为常用的“当月花下月还”工具,它的免息期通常有20-40天,但若超过还款日未全额还款,就会按日收取0.05%的利息(年化约18.25%),比很多银行信用卡分期还高。朋友小周就是例子:上月花呗欠了3000元,只还了最低还款额,一个月就多付了45元利息,够喝一周奶茶了。

再看借呗。它本质是信用贷款,日利率一般在0.015%-0.06%之间(年化5.4%-21.9%),适合短期应急,但长期使用成本不低。同事老张急需2万元周转,直接用了借呗,选了12期等额还款,结果总利息快1500元。其实他完全可以对比银行消费贷——部分银行信用贷年化利率能做到6%-8%,更划算。
最后是银行卡的利息。很多人图方便把钱全放活期,目前大部分银行活期利率只有0.25%,10万元存一年利息仅250元;但如果转成一年期定期,利率约1.65%,利息能到1650元,差了近6倍。要是再搭配银行的短期理财或货币基金(比如零钱通、余额宝),收益还能再提升。
当然,这些操作需要对自己的收支、信用和需求有清晰认知。比如用花呗时设个还款提醒,借呗前先算清实际成本,银行卡里的钱分一部分做短期理财……毕竟,省下来的利息,就是变相“赚”的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