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学校依据教育信息化发展态势,参照现实状况,拟定了系统的工作计划。经由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两个核心系统,建立起周全的数字化教学与管理体系。智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裕的教学资源,达成课堂交流和学习考核;管理平台则囊括了教务、考勤、家校联络等所有环节,大幅度提高了行政工作效能。
2.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依据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不同,学校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进行培养。采取个人钻研与权威人士辅导相融合的途径,举办涉及电子教材设计、网络平台使用、数字化工作环境创设等专项学习。着重增强新入职教师中的优秀人才,成立信息化教学示范小组,承担榜样带动职责,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全面进步。
3.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老师主动采用数字工具改进授课,达成学科与技术的自然融合。从准备课程到实施教学,所有环节均依托互联网展开。智学平台具备的互动特性让课堂气氛活跃,编程创客社团的建立则增强了学员的开拓意识。借助向学员推荐优秀学习网站,协助他们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材料,增强独立学习本领。
4. 家校协同信息化平台建设
学校广泛运用即时联络方法建立家校交流渠道。借助QQ、微信等途径即时通报学生情况,达成教育资讯紧密连接。积极策划"家长学堂",促成家庭培育与校园教导步调一致,构成立体化的教育协同。这种全方位的信息化体系,显著增强了教育资源共用水平。
5. 信息化管理效能提升
借助钉钉管理平台,学校完成了教务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教学计划与后勤保障等各项事务,均借助电子化系统来处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能,还达成了教育管理信息的即时获取与处理,能为学校的决策工作提供可靠参考。
学校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前进,十分看重实际运用和革新进步。通过改进基础设备、加强人员学习、加深教学结合、提升管理效能,学校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为提高教学水平打下了牢固基础。这种有计划、持续性的信息化推进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