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学易的初衷】
不少人说想要研习《周易》,然而仔细探究便会察觉,他们实际热衷的是术数,诸如推算吉凶、预测未来的那些技巧。此种喜好并不罕见,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人们对未知的探究欲常常会转向这些表面神秘的范畴。不过,我一般不主张初学者直接钻研术数。倘若你只是希望找人推算,略微涉猎一些基础常识便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视其为一种学问来深入钻研。
【善易者不卜的境界】
《周易》里记载着一句箴言:“精通易道者无需占卜。”其含义在于,真正通晓易理的人,早已将易理的精髓融入日常行为之中,无需通过占卜的方式也能明了事物的发展趋势。这种境界与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颇为相似,指的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强行干预。然而,可惜的是,很多人缺乏基础,听到这样的说法只会觉得深奥难懂,甚至误以为是不需要学习就能掌握的道理。实际上,没有扎实的根基,再高深的道理也只是空中楼阁。
【周易的本质是规律】
《周易》得以长久传承,在于它阐明了天地万物与世间万事的内在法则。诸如“盛极则衰”“刚柔互补”之类的哲理,人们或许早已耳熟能详,却常因习以为常而轻视其深刻内涵。这部典籍的根本宗旨是效法自然,而非妄图掌控自然。倘若过分自视甚高,以为能够肆意扭曲法则,便很难领悟易理的真谛。
【从观察中学习】
古人探究易学,常以审视自然为起点。譬如观测星辰轨迹、体察四时流转,进而归纳出历法、农耕时节等法则。若有条件,不妨尝试凝视夜空,辨识北极星所在,体会先贤如何借助观察天地来认识世界。这种亲身实践,较之仅仅研读典籍,更能领悟易理的精深。
【卦象的深层含义】
以“水火既济”卦为例,此卦看似圆满,却非六十四卦的最终形态。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没有终点,任何情形都是过渡性的。再比如“天属阳,地属阴”的论断,不能僵化地看待,因为阴阳具有相对性,天的阳属性,是相对于地的阴属性而言的。这些观念必须反复体会,方能得其真谛。
【学习的误区】
许多人研习易学时,倾向于研读他人的阐释文章,却从不研读原著。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思维中充斥着他人的见解,自身却一无所获。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实际上可能完全偏离了本意。再者,一些现代的培训机构为了获取利益,甚至向孩子们灌输浅尝辄止的易学知识,这种做法不仅毫无益处,还可能对孩子们的价值观产生误导。
【正确的学习路径】
要精通易学,务必从根本入手。首先研读典籍,其次查阅注解,最终才借鉴他人观点。他人心得纵然精妙,若缺乏个人经历和独立思考,仍难透彻领悟。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沉静下来自我领悟。典籍仅是辅助,真知灼见源于实践和反省。
【最后提醒】
易学是一种需要持续钻研的领域,没有便捷的途径可循。偶尔涉猎,知晓一些基本原理是可以的,但绝不能指望快速掌握。前人留下的著作,通常需要深厚的个人经历才能领悟,若没有相应的积淀,即便付出巨大努力也可能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唯有亲身实践,才能领会其精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