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应用」标准即将启动:手机厂商的联合反击
三月二十日,魅族、vivo等九家领先手机品牌将联合制定「快应用」规范,意图直接对标微信小程序体系。此举表面上是技术革新,本质上却是手机企业针对微信小程序采取的被动措施。微信小程序依靠「无需下载即开使用」的特点,已经深入到用户手机主界面,对手机厂商在应用传播领域的传统主导地位形成了挑战。「快应用」的推出,正是手机厂商试图夺回主导权的战略举措。
快应用与微信小程序的相似性
从技术构造上说,快应用和微信小程序非常接近:它们都利用前端技术来构建,具备「无需预先安装、点开就能运行」的功能。这种简洁的形态既能减轻用户的使用难度,又能规避传统应用程序的繁琐之处。虽然快应用的制作指南还没有发布,但行业普遍认为它的规范会参照微信小程序,目的是降低开发人员的适配开销。倘若手机制造商单独制定一套全新规范,那么技术分歧将会削弱快应用的竞争优势。
手机厂商联盟的底层逻辑
九家手机品牌之所以可以协同发展快应用,是因为它们先前已经构建了硬件层面的合作关系。微信小程序的兴盛直接损害了手机厂商的应用推广权益,微信借助安卓系统机制,将小程序标志放置在手机主屏幕上,从而规避了应用市场的安装步骤。这种非中心化的推广方式让手机厂商警觉到,必须借助技术协作来建立自身的平台屏障。快应用的本质是手机厂商对微信「反攻桌面端」的防御性反击。
用户体验的关键问题
快应用要取得成功,必须处理跟小程序在桌面上的共存状况。比如说,同一个服务会不会在桌面上产生两个图标?用户会不会因为功能重复而感到迷茫?而且,快应用是直接调用系统接口的,所以理论上性能会比那些依靠微信容器的小程序要好。不过,这种性能上的好处能不能变成用户体验上的好处,还得通过实际来检验。
应用分发的未来趋势
微信小程序降低搜索权重、提升特定情境入口的部署思路,展现了移动互联后续阶段的关键法则:使用者不再自行检索软件,而是借助明确情境(例如扫描条形码、定位位置)来调用服务。设备制造商即便具备线下分销资源,但轻量级应用的「精简化」特色或许会削弱其情境渗透力度。比如,能否融合交易、地理信息等核心用途,将直接判定轻量级应用能否和小程序展开直接较量。
手机厂商的战略挑战
如果只把快应用当作网络上的简便应用,它的前途就会很有限;如果要全面和小程序竞争,手机厂商必须投入和卖硬件一样的资金。这要求厂商不但要统一技术规范,还要建立完善的开发者支持和商业运营系统。快应用能不能成功,最终看厂商能否把它当作核心业务来对待,而不是权宜之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