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保健品虚假宣传问题曝光
最近,一些顾客表示,他们受到网商推销的“保健产品效果”的诱惑,买来之后却发觉不仅没什么用,而且品牌在海外根本找不到。
虚假品牌与夸大宣传
消费者购买的多款“格瑞索”产品完全没有作用,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个品牌在法国本土没有任何销售记录可查。电商页面上所展示的宣传信息十分含糊,诸如“头发数量增加”“源自法国的配方”之类的说法,并且还配有所谓的“FDA”认证标志。但是,标志的图片非常不清晰,经过查证,这个认证并非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而是由某个商业组织颁发的。
空壳公司背后的产业链
记者向法国工业产权局核实得知,“碧欧芙”等企业的登记地址系代理机构而非自有场所。这些公司资本金仅为一百欧元,既无制造工厂,却依然将商品销往我国。再者,格瑞索商品以“糖果”品类申报进口,然而海关总署的“跨境电商个人额度查询”系统里查不到相应信息。
中介提供“包装”服务
调查揭示,商家洪扬借助中介,运用“无实际运营公司+虚假所在地”手法,伪造了境外企业名目。中介透露,只要提供身份证明文件、护照以及地址证明材料,成本不到7万元人民币就能成立法国公司。这种做法已经形成完整链条,许多声称进口的保健品都通过相同途径在海外登记,然后借助网络购物平台在国内售卖。
食品冒充保健品进行销售
这些商品常以一般食品的名称运进来,却在本土大肆宣扬各种作用。有些商品在所谓的原产地根本没售卖,即便售卖也严禁宣传药效。可它们借助跨境购物途径来到国内后,立马变成“美国营养补充品”“德国有益菌”,甚至被捧上天当作“灵丹妙药”。
国内法规与监管漏洞
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广告法》,一般食品不允许声称作用。不过,跨境贸易平台监管存在不足,有些商家借助国外注册信息躲避检查。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众多跨境“营养补充品”声称接受美国FDA管理,但FDA仅禁止其宣传治疗作用,并未进行实际审查。
电商平台责任待加强
法律界人士徐小奔指出,若海外店铺在网商平台上进行违规广告,该平台也需承担连带义务。现阶段,一些平台对店铺的资格认证不力,致使虚假广告的产品数量激增。
总结与提醒
购买来自国外的健康产品时,消费者要小心不实的广告,确认厂商的正规性和商品的注册情况。相关机构需要强化对网络买卖的管控,惩治没有实际业务的厂商和做假宣传的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