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对多个平台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票务公司在它们的社交平台账号或者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能够为“限高”人员出票的推送或者视频。当记者以“限高”人员的身份进行咨询时,相关的公司都表示可以出票。那么,为什么在“限高令”的情况下,“限高”人员乘坐飞机的行为却屡禁不止呢?知情人透露,法律明令禁止的情况下,目前存在漏洞可钻。票务公司通常会利用护照以及境外订票系统等方式,让“限高”人员能够躲避系统的限制,从而实现购票出行。
老赖被“限高”后仍能乘坐飞机这一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在 2023 年 9 月,媒体有相关报道称,江苏省开展打击被执行人违反“限高令”乘机的专项整治行动,历经四个多月,经核查发现有 1192 人在限制消费期间违规乘坐了飞机。
这同时也说明,这是一个老问题,问题还很普遍,值得高度重视。
首先要明确,“限高”针对的是老赖,意味着被执行人不能有高消费以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乘飞机就属于其中之一。其次,此举的目的在于让老赖处处受到限制,从而促使他们尽快履行法定义务。无论怎样,一方面欠他人钱不还,另一方面却进行高消费,这不但违背情理,而且属于违法行为。
然而,老赖是怎样突破限制而能够乘飞机来去自由的呢?媒体报道称,其一,票务公司借助老赖的新护照,通过国外的订票系统为他们购买机票;其二,有些境外订票系统只需提供姓名的拼音就能够订票,甚至连护照都无需提供。
这里有两个关键之处。票务公司是否能绕过“限高令”给老赖提供经营服务呢?记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搜索“限高机票”,能够搜到很多自称可以为“限高”人员购买机票的视频。这种明目张胆的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好好加以管理。
另外,老赖购票时若使用护照,相关承运公司应核实其身份是否在“限高”之列;若使用姓名拼音购票,相关承运公司也应核实其身份是否在“限高”之列。相关承运公司应履行法定义务,及时阻止或拒绝老赖乘机。
老赖可以自由搭乘飞机,还能出入高消费场所,这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挑衅。6 月 25 日媒体有报道,两名老赖拖欠他人 170 万元债务后被“限高”,然而他们却在视频平台发布自己出国、出境、入住高档酒店以及进出赌场的相关短视频。他们不但公然炫耀财富、进行直播带货,甚至还把突破“限高”的经历拿出来显摆,这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后来,法院对他们依法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目前一些地方法院要求相关公司对接公安出入境、边检等部门数据库,能够实时更新个人护照等出入境证件信息,其中包括“限高”被执行人居民身份证信息在内。这是个好消息。然而,具体怎样去落实,还需要各方进一步紧密协作,以加快这一进程。
在此要强调,票务公司利用空子给老赖售卖飞机票,并且赚取高额佣金,这同样属于违法行为。据相关报道,“黄牛”董某为被“限高”的人员出票 12 张,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依据倒卖车票罪,判处董某拘役 4 个月,同时对其处以罚金。
要让老赖出行处处受限,就必须堵住相关漏洞。若票务公司存在违法行为,平台需及时进行处理。总之,绝不能让“限高令”只是空有其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