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正文
三相展览:彭先诚、梁铨、卢甫圣三位艺术名家的返璞归真与艺术坚守

 2025年03月12日  阅读 26

摘要:[]“三相”属于“三”系列的又一场展览。在之前的“三少”展览里,李津、刘庆和、武艺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的是近乎成熟且期待破壳的艺术家的新状态。他们借助作品在时代表达中的自我展现,去映照历史、周遭以及自我的不同方面。三位艺术名家展现的“三相”,是在艺术历...

[]

“三相”属于“三”系列的又一场展览。在之前的“三少”展览里,李津、刘庆和、武艺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的是近乎成熟且期待破壳的艺术家的新状态。他们借助作品在时代表达中的自我展现,去映照历史、周遭以及自我的不同方面。

三位艺术名家展现的“三相”,是在艺术历经多年不紧不慢的打磨之后的一次回归质朴的重大变化。彭先诚、梁铨、卢甫圣这三位前辈艺术家的自由以及他们的坚守,是此次展览能够构建起来的基础。他们对于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是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撑点,而那些纯粹且相互融合的艺术状态,既是后学的榜样,也是观者最为关注的地方。

至于展览的主题:三相,的确意味颇多。

“三”意味着多,这里的“三”自然是指三位艺术家。湖南有三湘的说法,这其中蕴含着谐音的趣味。并且湘江流经长沙,从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望去能够一眼看到湘江,这也有着地缘的趣味。

“相”在中文里有丰富的意涵,其最基本的释义是“物体之外观”。“相”与“看”直接相关,并且需要在“交互”中得以实现,而这正是艺术作品与展览所具备的特性。“相”还能够延伸出“相形度势”的深意,此展中三位艺术前辈所体现出的稳重、淡然、笃定,同时又具有艺术前瞻性的状态,与“相”的这一深意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的。佛家思想里,“相”有着与之相对的另一端,那就是更为深层的“性”,此“性”指的是事物的本质。

所谓性相一如,希望我们的展览能够通过相见性这一途径,从作品中见证三位艺术家的思想与本心。

最后要感谢彭薇、卢缓、焦雪雁的通力协作!

祝展览成功!湘水依依。

吴洪亮

2022年11月1日

SAN

参展艺术家

01

彭先诚

彭先诚:诚者亦灵变

“诚”代表着一种品质,“灵”体现着一种天性,“变”蕴含着一种勇气。彭先诚先生同时具备这三种特质。

在绘画领域,彭先诚属于典型的自学成才者。不少专业画家在十年动荡时期作画机会较少,而青年彭先诚的绘画基本功却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奠定的。他借助当时画宣传画的契机,进行了诸多水粉画和油画的练习,同时能够临摹苏联印刷品以及进行画模特儿写生。这种训练与创作强度很高。他通过这样的训练与创作,熟练地掌握了造型技巧。他通过这样的训练与创作,也熟练地掌握了色彩技巧。并且,这种训练与创作为以后的中国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从 1970 年代末起,彭先诚开始将创作方向转向中国画。他很快展现出了出众的能力。他的人物作品和花鸟作品大多采用没骨法来创作。这些作品的色彩清新灵动,画面显得十分雅致,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特点。

他的人物画常以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列女以及先贤故事等作为绘画素材。他还能巧妙地将古人名作的主题和构图加以运用,同时融入自身的笔墨特征与意趣格调,进行再次创作。

它的花鸟画既汲取了古代文人画的长处,又吸收了近代齐白石、陈子庄等前辈画家的特长。并且将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笔墨体悟融入其中,通过写意来传达情感,把自然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彭先诚的山水画创作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到世纪之交的时候越发成熟了,然而个人风格却依然不鲜明。值得高兴的是,彭先生近些年来的山水创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达成了自己的“衰年变法”。

彭先诚先生山水新貌的代表是“南风”系列。从题材方面来讲,这批作品是以海景作为对象的,在传统中国画里是很罕见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风格上,“南风”体现了艺术家多方面的综合技巧、深厚的修养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艺术家用丰富且准确、鲜活且灵动的笔调,把不同天气状态下的海、天、云、山、林木以及动物等都放入画中。在一幅幅尺幅不大的作品里,呈现出了辽远而壮阔、又富有诗意的画境。

彭先诚的“南风”系列以海景作为主题。此系列将灵动的色彩融合在一起,还将浑然的没骨融合在一起,同时将速写的及时性融合在一起,并且将诗意的表达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些融合,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自家山水面貌。

彭先诚先生回忆青年时期的自己时曾写道,在 35 岁以前,他的绘画历程总体而言是一种自发的力量,也是一种单纯且强烈的绘画欲望。但这种“力量”和“欲望”恰恰是一个艺术家成长的源动力。如今他年逾八十,依然“不教一日闲过”,由此可见当年的“力量”与“欲望”并未减少。在此衰年,老当益壮,创新不止,诚者亦灵变,此之谓也。

彭先诚展品欣赏

载月归

纸本水墨 180×97cm 2022年

九重春色

纸本水墨年

园圃秋色

纸本水墨 137×30cm 2020年

02

梁铨

梁铨:日日试新泉

本次参展的三位艺术家中,梁铨先生的作品数量相对最少,仅有 20 多件,并且没有尺幅很大的画作。一般来说,对于普通艺术家而言,凭借如此数量的画作来撑起近千平米的空间,显然是很难做到的。然而,梁铨先生的作品恰恰具备这种能够撑起如此空间的能量。我认为这种能量与梁先生作品中几组相互对立又统一的范畴息息相关,即简与繁、静与动、理性与感性。

先说简与繁。简指的是作品的元素,比如方块、三角、圆等。梁铨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由这些最为基本的图形构成的。然而,从图的层面来看是简单的,但意境却很深远,其画面所呈现出的层次、样态以及格调总是那样丰富且多维,让人回味无穷。这便是梁铨作品的繁。

看静与动。读梁铨先生的画作,就像品茶一样,又如同赏湖一般。其平静得好似水一般,能让心境变得澄明,这便是其静的奥秘所在。然而,在这静的背后,却有着音乐般的律动,既轻快又活跃,富有节奏。这种跃动是由色彩、元素的精心安排所产生的,是由不同材料的应用与生发所导致的,也是由艺术家从平淡的生活细节中汲取的灵感妙意所造就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在空间和理念方面对梁铨先生的作品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我们运用“大地艺术”的概念,把梁铨作品中的色彩和元素运用到空间设计里,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趣味的互动区域。在此处,无论是成年观众还是小朋友,所有人都能够沉浸式地感受梁铨作品的能量,流动的人群与静止的空间形成了另一种动与静的结合。

最后是理性与感性。在梁铨先生的作品里,我们能察觉到他对理性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本身是极具感性的。唯有感性倾泻而出的东西,才会蕴含所谓真的禅意。作品传递的速度虽慢,但不会停滞;虽需要等待或仔细探究,但必定会有令人期待的惊喜。就好似淡墨在宣纸上慢慢渗开的过程,是那般自然且舒缓地扩散。实际上,倘若在高倍放大镜底下观察,那种状态的涌现会如同钱塘江潮般浩浩荡荡。所有表面上的澹泊,恐怕是另一种强烈的苛求所致。

日日尝试新的泉水,这简直就是在窥探三昧。将日常的感悟转化为艺术的张力,这是梁铨先生所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他艺术能量的来源。或许这就是平淡之中能够展现出真正的意趣,在平凡的地方能够掀起波澜。

梁铨展品欣赏

小时候的花园之三

色、墨、宣纸拼贴 64×49.5cm 2020-2022年

湘江

色、墨与宣纸进行拼贴,尺寸为 124.5×94cm,创作时间在 2018 年至 2022 年期间。

加一点茶

茶、色、墨、丙烯、宣纸拼贴于亚麻布

2007年

03

卢甫圣

卢甫圣:知一知二之间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有不少论述者。卢甫圣先生有着独特见解,他认为“中庸”处于两极之间,要达成“中庸”,就必须对两极有所认识。在卢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不同的两极,像艺术与思想,中国与西方,传统与当代等。

从教育背景角度来看,卢甫圣先生曾接受过最为传统的私塾教育。他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学以及思想都进行了深入的钻研。与此同时,他对西方的学问也极为重视,具备在国际视野之下进行思考的能力。在艺术理论领域,于上世纪 80 年代,他就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球体说”,为艺术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主编过《朵云》,也主编过《书法研究》,还主编过《艺术当代》以及《公共艺术》等多本重要学术刊物。他在艺术领域涉足广泛,既涉及艺术理论,又涉及艺术实践,还涉及艺术传播以及艺术市场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他在当今中国美术界是少有的通才。

卢甫圣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的绘画实践与理论思考是统一的。我把展览当作做研究的途径,而卢先生则是以创作来进行研究,他对待绘画的态度就是通过创作做研究。

他早年创作的绘画具有新浙派风格,这些绘画以及具有广泛传播力的连环画作品,显示出他在用笔方面的造诣。他的山水画创作直追敦煌以前的水平,不用皴法,而是用晕染来营造画面。在造型方面,他一方面借鉴陈老莲的丑、拙之趣,另一方面又将西方的立体主义造型手段运用其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从学理角度来看,他把人与山水相融合这种做法具有强烈的当代特征,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文脉渊源。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里,起初是人物比山还大,山水只是背景;接着变成山比人大,比例趋于正常;最后到了山中无人,纯粹只有山水的阶段。这里面的深层逻辑很值得细细品味。而人在山水画里逐渐退居次要地位的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卧游”观念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以人为主体的。人观画时,在精神层面能够神游万里、物我两忘。所以画外人就如同山中人,画中自然就无需再有人出现。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山水画中。卢甫圣先生将人的形象、身体与山水相融合,这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表达,也是其天人之论文化思考的图像外化。

本次展览运用了彩虹桥式的作品选择办法。其一挑选了卢甫圣先生早年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二展示了他最近两年创作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当下的创作状况。

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卢甫圣先生的多件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向观众展现了他的书法造诣。同时,也能让观众通过这些作品管中窥豹,折射出艺术家的思想光辉。

卢甫圣展品欣赏

国色-露

纸本水墨设色 138×68CM 2007年

九歌图卷之二

纸本设色 33× 1998年

马球

水墨设色70×年

04

然娜·卡迪洛娃

然娜·卡迪洛娃

然娜·卡迪罗娃的艺术创作涵盖摄影、视频、雕塑、表演和装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在于她对形式、材料与意义的实验。她时常运用廉价的瓷砖,并且将其与混凝土、水泥等重量级建筑材料相结合来进行马赛克处理,同时对展览场地和空间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她的作品通过语境问题解释了历史在发展中的节奏,这个节奏是一个消失在其多层直接性背景节奏中的世界。然娜·卡迪罗娃的作品一部分受城市建筑材料的塑料性和象征价值影响。所以,陶瓷、玻璃、石头和混凝土成为她作品的独特语言。

参展作品欣赏

水果

水泥、玻璃、LED灯、金属底座

198×年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9666.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