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得很快,从自己的百阿之旅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5 年。那是 2018 年的记忆,最近听到“百阿”以及集体婚礼被取消,突然就想起了这件事,心中莫名有些感触。
2018 年是阿里全面迈向全球化的一个标志。各项业务纷纷走向海外。阿里云不断积累力量。各大领域的生态公司竞相绽放。2019 年的年会更是达到了最高的程度。人员方面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因此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纷纷投身其中。为了使每一个加入阿里的人能够更快速地成为合格的阿里人,每一个细节都在展现着统一的文化。这种统一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价值观上,还体现在全球每个办公室的门禁上,甚至体现在每一张工牌上,都带有阿里的独特韵味。
回归培训主题,每个职场人对新员工培训并不陌生。通常就是在入职当天或次日进行一次集中授课,告知相关的原因和结果。然而,阿里的情况有所不同。首先,阿里的新员工培训时间超长,连续可达 11 天。其次,其培训类型特别多,像百阿、百湖、百大、百技等,至于其他类型可能还不太了解。最后是因为彼此的了解程度足够深,所以结识了一群好兄弟。这些兄弟中可能有全球各行业的顶尖人物,比如有中文说得比我还好的泰国友人,还有一位从美利坚回来的华人。这位华人曾抛弃高薪,回国投入平头哥芯片研发事业,他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为了中国的芯片事业而奋斗。
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漫长。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有一群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们比自己更加拼搏。一群处于 P7、P8 级别的同学,如果放在外面,起码也会是业界的大咖。然而,在这里他们并没有特权,进入教室后就会被没收手机。课程从早上 9 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 6 点结束,并且完成作业的时间非常紧张,往往要到深夜才能完成。各组散开之后才是大家真正的上班时间。大家要把浪费了一天的工作赶紧捡起来,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或许还能眯一会儿。
回到正题,为何叫【百阿】呢?它的全称是【百年阿里】。这源于马老师所说的“阿里要做一家能存活 102 年,横跨 3 个世纪的好公司”。因为阿里诞生于 1999 年,次年恰好跨了一个世纪。
每次提及阿里培训,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破冰以及夜话等内容,那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吧。
其实,百阿是一个很正经的培训,并且一直在发生变化,这正如所谓的“永远不变的是变化”。那时的培训是横跨 11 天的长版培训。参加百阿培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业务口和岗位。比如,我当时所在的那组,就有来自阿里云、村淘、零售通、钉钉、技术中台、天猫、达摩院的同学。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制,它可以让我们通过分组的方式去了解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岗位。
它有几个特点,一是讲究团队,二是不停组队。从接到培训通知起,就已经开始了团队生活。培训期间特意把住宿标准调低到 250 元,这点钱在商旅业务频繁的西溪园区作用甚微。别急,套路就在这里,1 个人不够的话,就自己组队合租。这样既能住进西溪园区门口最好的木莲花,又能提前展开班内交友,快速增进团队链接。
在分组方面,无论是从头到尾的主队,还是后续被拆散后重新组建的临时小队,其目的都是让每个人在短短几天的培训中能够增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家习惯和适应不同的团队以及队友。通过一个个任务去找到每个人的闪光点与优势,然后利用这些优势为整个团队创造赢的机会。没错,因为最后每个任务都极为强调结果,这也是阿里一直所注重的,要为过程鼓掌,但要为结果负责。
其二是进行探索,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探索,而不是进行讲授。通常人们会认为新员工培训就是仅仅用 PPT 来讲述公司的文化、公司的历史以及公司的制度,又或者最多找一位老员工花费 1 个小时来讲讲自己的创业历程。
在这里没有华丽的东西,而是通过侠骨柔情等一系列精心制作的环节,让你亲自去体会什么是阿里,去感受阿里的古往今来。这些环节包括你是我的眼、数据大屏、阿里零距离、客户在身边、合伙人面对面、师兄分享等。
光明顶的阿里数据大屏如今随处可见,当初它的确是一场未来数据大秀。通过它,你能对阿里遍布全球的生态业务有清晰的认知,能知晓我们的每一次努力会将业务触及到哪个国家、哪个家庭以及哪个人的手里。
我们会倾听一段 CCO 的客服小二的电话录音,去看看怎样在客户说脏话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以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来解决客户的真实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课堂上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你去了解阿里土话的来源,以及阿里的年陈是什么。
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首先是去食堂堵住老员工,接着到各个工位去寻找看上去年纪较大的人。不得不说,第一次做这件事的时候还是有些害羞的,然而,问了几个之后就逐渐积累了经验。不仅只是用口去询问,还拿着几台手机,从各个角度进行录制,就好像长枪短炮一样。也不能说这些人面对镜头突然就变成了一个人,他们从原本的含蓄华丽转变为能够侃侃而谈。
合伙人面对面时应该是最为兴奋的。合伙人在阿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除了资本市场的运作,内部的所有大事件,像未来的走向以及价值观的升级,全部由 20 多位充满阿里味的合伙人来决定,马老师也只是其中的一位。
上一批学员运气挺好,抽到的是逍遥子。我们这批抽到的是范禹,他当时是天猫技术老大。当时我们还觉得有点遗憾,不过后来他已晋升为集团 CTO,很厉害。还记得当时的分享,他特别亲切,作为合伙人以及 18 个创始人之一,完全没有架子,还一直调侃自己,说自己是滥竽充数的。中间用无数个例子来证明他的 bug 几乎毁掉了所有的天猫巨变。现在回想起来,这明显是在告诉我们,“是我这个大哥把天猫从刚开始学习说话培育到了如今的电商巨头。”
除他之外,还有一位特别有意思的师兄叫不穷,他充满自嘲。他是阿里当时在职员工中最早的博士,早期拿到股票后第一时间抛售买了一辆代步车,后面证明抛售股票价值达到亿元,如今他开着这辆价值上亿的破车在杭州游走。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这是阿里的老话。它一直萦绕在每个阿里人的脑海里,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命题。在这期间,很多次分享和私下讨论都在问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直没有答案,或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晓书馆
但在百阿学习时,能体会到一些阿里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探索与学习,还有很多温情和暖意。阿里十派充满校园氛围,它就是其中之一。你能想象,进入职场 10 年后,还能在企业找到上百个兴趣派系,并且能频繁开展活动吗!阿里公益也是马老师倡导的活动。它不仅是一个独立的 BU,拥有专属的巨额预算和专职的公益人员,还吸引了很多明星大咖。同时,它在集团内发起了人人公益三小时的互动,并且这一互动被纳入每个阿里人年度考核的指标。
在周末的课间,没能享受难得的安静生活,而是和同组同学组织了晓书馆的公益服务。晓书馆当时既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又是阿里音乐总裁高晓松筹建的公益图书馆。我们一行 10 多人在那里服务了一个上午,主要是进行简单的接待和指引工作,同时维护书籍的摆放。这是一次少有的没有公司组织参与的公益活动。事后站了一天,确实感觉挺累的。然而,一种满足感也随之油然而生。
在最后一天的毕业典礼上是有文艺表演的。不管怎样都得说再见。作为 920 届最优秀的 No.1,我们不能落下。从前一天 6 点开始设计,然后连夜反复排练。最终,我们以别具一格的演出风格赢得了全场掌声。
在这段记忆深刻的日子里,我真的结识了一群重情重义的人,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尽管联系不再那么频繁,但我会随时留意着他们。这几年偶尔也聚过几次,然而毕竟大家分隔在不同的地方,腾讯、亚马逊、美团、微软等成了他们新的归宿,不过百阿 920 和移山 4.0 组心始终保持着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