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干货,五点)
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形势认识不足,无法准确把握党建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尤其没有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突出地位,存在这样的现象:抓业务时积极主动、清晰明了且擅长,而抓党务时则较为被动、模糊不清且犯难。“一岗双责”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程度不够,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有的单位和部门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存在不足,没有充分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去谋划与推动工作,缺乏高度的自觉。有的单位党委(党组)未能以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贯彻党中央以及某局党委的决策部署,致使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政策效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一是教育引导方面存在不足。近年来,尽管对员工思想状况的信息收集、反馈以及分析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也对员工八小时外实施了监督管理,然而,在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上仍不够深入,对于一些思想隐患以及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未能做到及时地化解和控制。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探索研究不够深入,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不多,经验也不足。尤其在利用微信群、群等新兴网络阵地进行党建宣传和正面引导方面,缺乏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效果有好有坏。有的党员对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意义及内涵缺乏认识。个别支部和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缺乏动真碰硬、红脸出汗的勇气,负责同志也没有妥善引导支部党员广泛且深刻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是执纪问责方面仍不够严格。有的单位和部门,责任压力在传导过程中层层递减。针对问题去解决的责任不够清晰,采取的措施不够具体。负责同志进行督促检查时存在泛化、表面化的情况,压力传导不够有力,没有真正“落地”。“四风”问题尚未得到完全遏制,办事拖沓以及敷衍塞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部分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存在“少频度、乏力度”的情况。这种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四种形态”的运用不够合理。在监督管理中,苦口婆心的方面做得较多,但动真碰硬的力度不足。在系统内,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员工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
二是党建检查考核方面存在问题。其计划性不够强,“重形式、轻效果”“重痕迹、轻实绩”以及“多头布置、多头考核”等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党建工作成效的评估与考量。严管与厚爱结合不够紧密,把握也不够平衡。从严管理的约束力不强,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教育管理以及心理减压疏导方面,落实落细还有一定差距。与外部单位的联动性不强,党建资源未得到充分共建共享,主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行动不多,适时开展联学共建活动的情况较少。党务工作人才的配备以及队伍建设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情况。部分党务人员欠缺专业素养,他们对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未能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掌握。在抓党建工作方面,思路不够清晰,办法不够多样,经验也不够充足。
四是集成创新也不够。机关与辖内单位的党建工作存在上下联动方面的不足,实地调研的情况不多,主动指导的力度也不够。在全系统以及全国范围内,能够“叫得响”的党建工作亮点仍然相对较少,并且有一些党建工作的成效被“掩盖”了,还有一些党建工作的成效被“淡化”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