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全国首单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在河南周口完成了正式签约这一动作。 4 月 17 日,全国首单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于河南周口正式进行了签约。 4 月 17 日,在河南周口,全国首单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正式得以签约。这是金融机构合力探索“气象 + 衍生品”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
近年来,极端天气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粮生产以及农户收入产生了频繁影响。为了应对由气象灾害导致的减产损失,在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中约定,一旦冻灾发生,并且冻灾指数达到约定的阈值,保险公司就会依照保单的约定,向农户支付赔款。其中,项目中的保险产品及相应场外期权产品,其标的为“冻灾指数”。此“冻灾指数”由相关机构以“中央气象台 - 大商所温度指数”为基础进行编制,并且具体是与郑州站日平均温度指数(DAT)相挂钩。这是首次将以“中央气象台 - 大商所温度指数”为标的开发的金融产品运用到我国主粮作物中,能够弥补因倒春寒影响粮食作物开花抽穗而导致的后续减产损失。
种植户在该项目中向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购买冻灾指数保险。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与中信期货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信中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基于冻灾指数的场外期权合约。如果气温比设定的阈值低,就会认定出现了冻灾。中信中证资本会向保险公司支付约定的金额,这笔资金会作为保险理赔金最终赔付给受灾的农户。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农户所面临的低温风险通过购买冻灾指数保险被转移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利用场外期权将风险进一步转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风险转移链条,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由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方参与,并且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一方面,它为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了应对天气变化风险的管理工具,是对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有益探索,也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当前极端天气多发重发,对我国农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多元化金融工具会在农业领域持续发挥作用,以避险为功能,为农业稳产提供保障,助力农业走上强国之路。
记者了解到,自 2022 年在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环境服务·双碳经济论坛”上,“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完善后正式发布。此指数得到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以其为基础开发的场外衍生品、保险等工具,已先后在水产养殖、果木种植等农业领域得到应用。这些工具能有效助力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天气变化带来的减产风险。此次温度指数在粮食领域的应用,将为进一步助力粮食稳产保供提供“气象+衍生品”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