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
是第26次全国“爱耳日”
今年“爱耳日”活动主题是↓
“健康聆听,无碍沟通”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有 15 亿人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影响。
其中,有 11.6 亿人处于轻度听力损失状态;大约 4.3 亿人属于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听力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的听力损失是能够通过预防来避免的。
噪声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在工作环境中也广泛存在。它是损害听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据报道,全球大概有 6 亿工人在存在噪声的场所工作。其中大约有 16%的工人是因为工作场所的噪声而丧失了听力。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职业性噪声聋。
近几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在各种职业病中仅排在尘肺病之后。它已经成为我国职业病当中的第二大病种。
职业性噪声危害来源
机械性噪声
机械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比如冲压机械发出的声音,切割机械发出的声音,打磨机械发出的声音等。
流体动力性噪声
气体压力或体积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声音,比如空气压缩发出的声音;气体体积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声音,比如空气施放(气笛)发出的声音;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比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气笛)发出的声音。
电磁噪声
电磁设备内部由于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声音,例如变压器发出的声音。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得极为广泛。在实际工作里,噪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加工与制造包含以下工序:进行下料操作;实施剪切工作;开展锻造进程;推进冲压作业;进行辊压工序;进行铆接操作;完成落砂工作;进行造型工序。
金属表面处理:抛光、喷砂、清理;
煤矿及其他矿山开采:凿岩、爆破、掘进等;
纺织服装:扎花、纺纱、织造、制条、染整等;
热电: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
水泥制造:破碎、研磨;
公路、铁路、水利建设:开凿隧道、爆破;
建筑建材:石料破碎、碾磨、凿岩、钻孔、打桩等。
职业性噪声危害防控
定期开展噪声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我国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每周需工作 5 天,并且每天要工作 8 小时。稳态噪声的限值是 85dB(A),同时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也是 85dB(A)。
每周的工作日如果不足 5 天,那么就需要计算 40 小时等效声级,并且这个限值是 85 dB(A)。
相关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规定,对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来说,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并且,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一般的话,就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并且每三年要进行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识别噪声危害,要掌握生产性噪声的产生所涉及的生产工艺以及产能状况。同时,也要了解产生生产性噪声的设备情况、布局情况以及运行情况。接着,要列出高噪声设备的清单,并且绘制出车间和设备的布局图。
现场检测绘制的噪声地图以及通过仿真技术绘制的噪声地图,能够帮助企业知晓噪声危害的分布状况,进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来对危害进行控制。
噪声危害工程控制
控制噪声源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要考虑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要尽量把噪声源安排在室外,或者将其隔离在特定的区域内。还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比如实行自动化生产。
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式,将有声的工具替换为无声的工具。比如,用液压机来替代锻造机,用液压铆钉机去替换风动铆钉机,还可以用焊接来代替铆接。
提升零部件加工的精准度,提升装配质量,降低机器部件的撞击情况,降低机器部件的摩擦情况,减少机器的振动现象。
控制噪传播
应用隔声、吸声、消声、隔振与减振技术。
隔声技术利用高密度材料、复合材料、弹性材料等不同材料来阻断或反射声波。这样就能减少噪音从声源向接收点的传递。例如工厂设备的隔音罩以及管道和设备的隔音包扎等。
吸声技术借助材料的多孔、柔性或共振等结构,凭借内部摩擦把声能转变为热能,以此来降低噪音的反射和混响。例如工厂车间里的吸音墙面,以及风管、空调设备的吸音包扎。
消声技术会在声波传播路径上安装消声器,以此来降低气流噪音或者机械噪音。例如风机、压缩机进出口的消声器,还有锅炉排气口的消声装置。
减振技术能够减少振动的传递,从而降低结构传声以及机械噪音,例如对风机、水泵进行减振安装。
个体防护
噪声的个体防护用品一般为耳塞、耳罩等护听器。
用人单位需为噪声接触者发放合适的防护用品,这些噪声接触者的噪声接触超过了国家接触限值。用人单位要督促劳动者按照规定佩戴护听器,同时还要跟踪记录佩戴人员的使用情况。
员工有义务在上岗作业前正确佩戴护听器。在作业的全过程中,员工都应一直佩戴好护听器。如果护听器破损或被污染,员工应及时对其进行更换。
可以将工作环境的 LEX,8h(8 小时等效声级)与市售产品说明中提及的重要参数单值降噪值(SNR)进行比较,以此来筛选合适的护听器。
护听器在使用时,要注意它的清洁维护。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