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平日里,心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记录方式,它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摄影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摄影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1
我在 x 月 x 日到 x 月 x 日这段时间,参加了中国石油报社举办的摄影培训班学习。先是在石油报社进行了 5 天的理论学习,接着又在 xxxx 进行了 10 天的采风实践学习。这次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益处,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最后全体学员的作品评比中,我拍摄的《xxx》照片系列获得了新闻作品奖二等奖。中国石油报社摄影部主任 xxx 为我们进行了理论授课。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也为我们授课。报社的摄影专家为我们授课。报社的高级记者为我们授课。他们对新闻摄影进行了讲解,对通讯员如何抓图片新闻进行了讲解,对数码相机的使用进行了讲解。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在数码摄影领域是个新手,经验较为欠缺。往往拍很多张照片,满意的却只有寥寥几张,大概一百张中都难以有一张让自己满意。认真回忆并体会采风实践的过程,还是能够总结出一些东西的。要拍出更多好相片,需要熟悉并深刻了解自己所用的摄影器材,以便扬其长避其短。还需要具备一些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需要长期积累经验,功到自然成,所以这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事。以下是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多拍精选
邵老师在学习中讲到“多拍”。从宏观方面而言,就是要多去实践,多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方面来说,就是可以多尝试使用镜头,以数量取胜,在众多拍摄中挑选出优秀的作品,或者是在探索出最优方案之后,重新精心地拍摄某一个场景。对于光学相机摄影,因为要用胶卷,所以当场无法得知拍摄得是否满意,只有洗出来之后才能够知道。以多为胜的话,就必然会浪费大量胶卷,这样成本会非常高。因此,光学摄影通常是很珍惜“镜头”的,轻易不会按下一次快门。甚至会精心思考、仔细衡量后才抓住镜头拍一张,等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很麻烦了,因为时过境迁后再想补救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一种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情况不同。影像当下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同时又能够当下回放进行观察。如果不满意,直接消去然后重新拍摄即可。这便是数码摄影的一个重要优势。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拍景或拍物时,往往先确定一个专题。接着围绕这个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如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会重复拍好几张。之后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除,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作为初选成果。接着拍摄下一个场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一直到完成一个专题。在采风实践中我体会很深,用相机拍摄二三百个甚至四五百个镜头,最终也只能留下七八十张带回来。把这些照片存入微机硬盘,再进行放大回放,又会删掉一部分。对于自己满意的照片,可以通过编辑处理,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新手而言,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非对焦不准所致,而是相机把持不稳导致。通常,对新手来说,曝光速度低于 1/60 秒时可能影响成像清晰。要让相机保持稳定,其一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其二要按快门键力度适当。练出这个基本功看似简单,实则非一日之功可得。其一,为身体或手找个依靠物,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其二,将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拉伸,直到皮带拉紧,这样就形成了 3 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会大大提高;第三个办法是使用三脚架,最好采用 10 秒延时拍摄。
三、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较为迟缓。按下快门后到摄影启动,这期间的时间明显比光学摄影的要长很多。因此,在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常常会抓不住或者抓不准镜头。最好通过使用相机的连拍功能来弥补这种不足。
四、独特的拍摄角度与别致的构图
艺术贵在创新,它不仅要体现在意境方面,还要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美上。要让作品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就需要借助形式美的手段,不断创造出新的视觉感受。
关于构图,很多文章都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画国画有注重“留白”的原则,即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其一,是构图的对称性。若不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就应偏移一点角度进行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二是线条如果过于横平竖直,就容易显得刻板,所以要学会运用另一组线条,比如对角线、S 线构图、三角形等,以此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三是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要,而光线的明暗及其对比也是影响意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五、关于会议摄影及人物摄影
会议摄影不受时间的限制,能够随时进行拍摄。在技术方面,必须做到“狠、稳、准”。拍摄时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富有情感且充满趣味。人物摄影需要具备敏锐的形象观察力,能够善于利用摄影的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和感情。对形象的变化要有细致的辨别能力,并且要熟练运用摄影的造型技术和技巧。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既是培养形象敏感的有效步骤,也是摄影记者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安佑忠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他独身去非洲的照片。他通过拍摄的连续图片,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安老师说,既然拿起了相机,就应该有摄影师的职责。摄影家不仅要有地质家的眼睛,还要有探险家的精神。
摄影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
我对摄影并不陌生,可也并不擅长,只是有些熟悉罢了。我比较喜欢摄影,因为我知道,当相机快门按下时,时间就被“定格”了,它作为“此时此刻”的记录是无法重复的,是能够把美好的记忆永远留下的一种特殊方式。
以前对摄影了解甚少,只觉得只是简单地拍照罢了。随着照相机自动功能愈发强大,一直以为只要按下快门,就能随便拍出一张照片,便以为这就是摄影的全部了。最近有幸参与了北京铁道报社举办的新闻摄影培训班,在短短三天的培训时间里,理论讲座、实践拍摄以及老师的点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收获良多。报社记者部主任武亚卫和副主任吴可新精心安排了培训课程。《民族画报》编委、采编部主任、高级记者腾俊老师,以及北京铁路局摄影讲习团的七名摄影“大咖”担任主讲。学过之后才知晓,才发觉,才领会到新闻摄影中竟然潜藏着诸多“秘密”。
需要运用一些拍摄技巧。张家口车务段的刘建中老师讲述,大型会议场所需进行小光圈、大景深的调配,这样能保证照片远景清晰。拍摄领导照片时,一定要选准中心人物,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构图清、对焦准,以保证不错过每个细节,最好不用闪光灯。北京供电大修段的张宝仓老师给我们生动讲述了框架式构图、对称构图、均衡构图等多种拍摄构图技巧,重点提示若想作品有动感,需善于选用斜线构图,且快门速度要大,才能让图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天津工务段的无人机航拍“大咖”冯凯讲述了无人机应用技术,拍摄静物要选用大光圈长焦距,拍摄风景要选用小光圈……
新闻摄影,从表面看,快门“喀嚓”一下,看似很简单、很潇洒。实际上,杨利民老师要用心用力做事,要有敏锐的新闻意识,这里饱含了功夫、学问、感情。席冬生老师要有执着毅力,要有新闻“第三只眼”。徐刚老师身边总有拍不完的体裁。翟现亭老师 6 年来坚持对准一线拍摄“我眼中的春运故事”,这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下去,做下来。7. 这便是摄影的灵魂所在。
在摄影理论培训期间以及拍摄实践过程里,老师常常强调的是要勇于去拍摄,并且要多进行拍摄以及多看。拍摄动态景物同样要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细细地琢磨一番,找出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方案。然后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也就是常说的连拍,抓取一些精彩瞬间。最后再去劣存优,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闲暇时要尽量多看些好作品,要多进行分析,还要多去请教,这样就能从中获取一些拍摄启发。
摄影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学会创新。要让自己拍出的照片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引发共鸣。在点评照片时,翟现亭老师对着学员拍摄的一张照片评价说:“景色选得挺好。不过,这张照片的线条过于横平竖直,显得太刻板了。应该学会运用对角线、S 形、几何图形等,这样就不会那么死板了。”
我是个摄影“门外汉”,这次培训时间虽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让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用镜头去捕捉身边美好的人与物,以此来丰富和提升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