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4000 亿元。
无锡的“465 现代产业集群”中,五大未来产业里人工智能产业处于首位。在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无锡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并且无锡还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这些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22 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 231 亿元,且增长了 21%。全市有 87 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近 1000 家泛人工智能企业。这些企业基本涵盖了产业链的各环节,包括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应用示范层等。在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在新吴、经开、滨湖等地区形成了规模一定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人工智能产业的外延较为广阔,它与多个产业存在交叉。《行动计划》分别从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应用示范层这几个方面,对我市发展相关产业进行了比较明晰的界定。相关人士介绍,在基础支撑层方面,将智能芯片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加快人工智能云端、终端训练和推理芯片的研制工作,另一方面发展与人工智能芯片相配套的编译器、驱动软件、开发环境等产业化支撑工具。同时,还将探索发展神经网络定制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新型智能计算芯片。技术产品层,主攻方向为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在这一层面,要突破跨媒体感知与分析推理等关键技术,还要突破智能语义理解等关键技术,同时要突破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还有类脑智能计算等关键技术,以及超大规模训练模型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层,主攻方向为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转化应用,推动“AI+”的组合式创新。提升自动驾驶的技术体系和总成能力。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的系统集成应用。加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用落地,为内容生产全面赋予力量。这样界定,是因为要对无锡现有的优势产业提供支撑并赋予能量,同时还要加强对前瞻性产业的技术开发和探索路径。
《行动计划》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促进技术落地并推动技术产业化。具体而言,相关企业需在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行业开展“AI+”行动,实现场景的突破,其目标是累计认定 50 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并且打造 100 个能够复制和推广的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相关人士称,无锡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其创新生态与先进城市相较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人工智能企业的规模不大,独角兽企业以及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较少。在核心软件算法和关键硬件设备等方面,实力与竞争力都较为薄弱。“《行动计划》清晰地明确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标,并且对产业发展作出了规划,这有利于产业链的整体构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