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新信号新要求:深刻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意义重大,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会议,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最为振奋的是首次提到“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此目标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呼应,并且在“强国建设”中赋予了金融内涵和要求。最具突破性的是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这一概念,该概念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擘画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相契合。
与 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行比较后,笔者认为,仅针对银行业这一方面来看,出现了许多新的信号、新的观点以及新的提法,这些都值得所有的从业者予以关注和思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从金融工作的定位来看,重要性得到持续重视与提升
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通稿开篇明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血脉一般;金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方面,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这与之既一脉相承,又有明显区别。国民经济包含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这意味着金融的服务对象既涵盖实体经济,也包含数字经济,从而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从这一角度来看,金融的重要性一直被持续重视并且得到了提升。
一方面,金融被提升到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地位,同时也被提升到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一高度。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是离不开金融支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把金融当作“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合适的,也并不过分。
从对金融工作的评价方面来看,一方面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更将关注点集中在“各种矛盾和问题”上。
与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情况相似,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这两个角度来阐释所取得的成绩。具体而言,在实践成果方面: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体系;中国的债券被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本外币绿色信贷的余额规模在全球居于前列。在理论成果方面,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融合,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努力去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的规律,持续推动我国金融事业在实践、理论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并且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需要注意的是,上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没有专门去阐述那些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只是在通稿的末尾提到要能够“及时且有效地识别和化解风险,对金融乱象进行整治”。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在阐述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方面,着墨较多且落墨较重,措辞也比以往严厉。例如明确指出“要清醒地看到,金融领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其中有些还很突出”,主要体现在“经济金融的风险隐患依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不高,金融乱象以及腐败问题屡禁不绝,金融监管和治理的能力较为薄弱”等方面,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金融系统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的要求。
(三)从金融工作的原则来看,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对过往金融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后,未来金融工作的原则与价值取向变得更加明确。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强调了“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及“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这些更多是从金融自身的属性与功能角度来阐释的。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金融工作的相关要求,包括“政治性、人民性”,同时也对金融队伍提出了“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等要求,这些要求是从金融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方面提出的。政治性指的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强调了对党要绝对忠诚,它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及推进治国理政实践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民性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体现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牢记党的宗旨,持续将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需求。同时,为了体现“政治性、人民性”,需要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作为重要支撑。所以,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标准,锻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很明显,这里将“政治过硬”置于首位,这与金融工作的“政治性”立场是相互呼应、相互契合的。
(四)从金融工作的具体举措来看,政策导向愈加精准清晰
鉴于上述金融工作的原则,在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方面,一方面有金融体系设计思路层面的转向,另一方面也有实施路径与具体举措的创新。
在机构定位方面,以银行为例,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使其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要让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同时,要严格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促使它们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从“主力军”与“压舱石”的这些表述中,能够看出高层在进一步着力推动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方面的政策意图。
在支持对象方面,其指向性逐渐变得精准。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优化资金的供给结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和能源的安全等;二是精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三是强化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促使新动能和新优势得以快速培育。这为我们把握经营重点,尤其是信贷投放指明了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在这里被提及三次,分别是“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新科技”;“绿色”也两次出现,分别是“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然而,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未提到“科技”,“绿色”仅提及一次,即“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这表明,科技和“绿色”在未来4-5年将得到持续关注与重视。
在融资结构方面,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清晰地提出:要强化市场规则,构建出规则统一且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以此来推动长期资本的形成。基于此,需要优化融资结构,让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促使股票发行注册制深入且扎实地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股权融资,大力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培育出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这样的表述:要将发展直接融资置于重要地位,从而构建起融资功能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让基础制度扎实起来,使市场监管能够有效实施,并且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积极且有序地发展股权融资,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二者比较,从“发展直接融资”提升到了“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进一步明确了“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以及“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并且新增了“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等实施路径。从辩证角度来看,直接融资的增加会对以提供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挤压效应;同时,直接融资的增加也会给银行发展投贷联动和综合化经营带来机遇,且这种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懂得如何发挥长处、避开短处,并妥善地进行应对。
(五)从风险防范来看,金融监管日益趋严从紧
本次会议通稿的最后一部分针对“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以及“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这些矛盾和问题指出,要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这一重点工作,要扎实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重点工作,要扎实做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重点工作。可以说,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三项工作是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上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相应提法是: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任务;紧紧围绕防控金融风险这一任务;紧紧围绕深化金融改革这一任务。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排序方面:其一,“加强金融监管”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工作中处于首位,然而在上次会议的三项任务里并未出现,这意味着“加强金融监管”或许会是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二,与之最为接近的“深化金融改革”在上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三项任务中位列第三位。其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上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将防范防控风险置于重要位置且排在第二位。在这之中,“防范化解”这一表述替代了“防控”。这意味着当前部分金融风险已经显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党中央在应对和解决金融风险方面的坚决态度与坚定决心。最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工作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处于第三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三项任务里,“服务实体经济”位居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当下“加强金融监管”更为紧要。然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并非意味着“服务实体经济”或者“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有所降低。对于此,我们应当正确地予以认识,并且要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监管范围方面,原本重点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现在拓展到了“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这意味着要通过全方位的监管来消除监管的空白与盲区,而不是仅仅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去实施监管措施。在监管方面,全面强化了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以及持续监管。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提法相比较,新增了机构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这三种监管类型,使得监管维度变得更加全面且更具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去适应那种强监管、严监管的工作要求以及经营环境。在风险类别方面,从“经济去杠杆”转变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以及“金融与房地产循环”。这三种风险是党中央当下最为重点予以关注的风险点。在防范的方式上,要严格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的情况发生。具体而言,要求中小金融机构要立足于当地来开展特色化的经营,这样做是为了防范风险跨区域进行传递;要求建立起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同时完善房地产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这是为了防范风险跨市场进行传递;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这是为了防范风险跨境进行传递。这四类风险存在一定的内部关联性,并且这种关联性较强。从理论上来看,存在着传递“共振”的可能性。
(六)从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来看,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新时代党领导金融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刻总结,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进行了高度概括。这表明我们党在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值得关注的是,在“八个坚持”里,“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既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同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并非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具体的体现。本次会议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安排,并且明确了属于中央的事权,同时也落实了地方的属地责任。
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出要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以此做好统筹协调把关的工作;要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把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加强起来;要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将属地责任落实到位。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对于人才的标准,由“德才兼备”转变为“忠诚干净担当”。以前重点是对“领导班子”进行从严要求,而现在要对整个金融人才队伍进行管理。同时,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金融法治建设”,以此为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滋养和法治保障。
二、新征程新作为:以自身“做强、领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当前,要把主题教育与工作相结合。深入学习并贯彻国家领导人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精准地把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持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意识。依据区域实际情况。落实总行的战略。推动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工商银行浙江分行(即“浙江分行”)得以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尤其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下功夫。推动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防范金融风险上做到落深落细。见到实际成效。以自身的“做强、领先”来助力金融强国的建设。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党对金融工作要进行全面领导,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一个本质特征,同时也是金融工作的“根”和“魂”。要巩固并扩大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果,将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地推进,使其走得更深更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全面地加强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并且把这些建设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切实地把党的领导所具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的效能以及经营的质效,从而锻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要坚持标准,做到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提升队伍的素质,使其具有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要锻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制定浙江省分行的《领导班子建设三年规划》以及《人才队伍三年规划》,构建起“六级双通道”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通过多种举措打好队伍建设的“组合拳”,以此为打造“区域第一强行”以及“高质量领先发展分行”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要心怀“国之大者”,全力去提升服务强国建设的质效,全力去提升服务民族复兴的质效。
浙江分行需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同时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任务。要深刻理解国有大行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发挥出“主力军”的作用。需着力撰写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要积极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要全面提升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服务体系的金融支持能力,从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从而巩固服务全省科技创新的金融主力军地位。
在绿色金融方面:始终将“两山”理念付诸实践,主动去顺应全球绿色转型的趋势以及我国双碳战略的需求,持续进行绿色产品的创新,使绿色金融的内涵得以丰富。从产业绿色转型的需求着手,要充分施展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里的重要功能,创设诸多的绿色金融产品等各类金融产品,持续对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进行优化,持续为绿色产业发展赋予力量,秉持着“绿色资产负债表”的理念,参与到碳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推动碳资产定价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凭借金融的力量来建设“诗画浙江·美丽中国”。
在普惠金融方面:积极去探寻金融服务“千万工程”的路径,积极支持乡村振兴,积极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全力构建“政策优、产品好、效率高”的普惠发展体系,加大对普惠金融产品的供给力度,强化金融服务与科技领域的融合,强化金融服务与农业领域的融合,强化金融服务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强化金融服务与医疗领域的融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提升人们对普惠金融服务的获得感。要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同时,要从不同类型居民的风险偏好出发,为他们提供与其风险偏好特征、资金期限结构特征相匹配的普惠产品,以切实助力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在养老金融方面:积极扶持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以及银发经济的发展,推出数量更多的低风险、存续期限长久且收益稳定的养老金融产品,持续充实养老金融专属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强化对老年客群的金融服务力度,同时给予青壮年客群养老规划方面的金融支持,引导他们把更多的储蓄存款转化为养老投资,持续扩大养老金融的规模,打造出多元化且具有梯度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一方面,把较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关键环节以及重要产业中,通过金融力量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持续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持续促使数据整合应用得以推进,基层报表得以精简,信息平台得以建设,流程实现线上审批以及贷后管理等重点工作进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着力构建强大的面向个人和对公客户的数字化运营中心,以此来提高服务效率,延伸服务的范围,持续增强金融服务的场景化以及智能化水平。
(三)要强化风险防控,做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风险防线。需要主动对照监管要求,严格落实总行巡视以及内控评价等相关要求,把合规经营打造成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积极稳妥地支持并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开展专项排查行动,严格控制区域融资的合理性。加强对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防控,将资金封闭工作做实。做好客户的分类管理。并且持续深化各类市场风险的联防联控工作,以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以及各类风险总体处于可控状态。要加快建设智能化风控体系,构建新型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体系,该体系以数字化手段为主导,从而提升全覆盖的水平,提升硬约束的水平,提升治未病的水平。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要把目光聚焦在信贷、财务、选人用人、集中采购供应商准入等关键领域环节上,持续不断地紧盯这些环节。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清风浙里”廉洁文化建设,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三个方面一体推进。
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金融的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相关。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结合实际,加强专题培训,进行宣传解读。要让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上,把全辖上下的力量凝聚到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推动会议精神深入脑海、深入内心,让工作部署得以落实、落地。
(栏目负责人:高辰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