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常考考点之一是学习迁移的分类,它属于教育心理学部分,难度不算大,通常以例子型的选择题形式呈现。接下来就针对学习迁移的分类展开具体的阐述。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划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正迁移。比如,学完自行车后对学习骑三轮车有帮助。抓住“有利于”“促进”等这些关键词,就属于正迁移。
2.负迁移
一种学习会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就是负迁移。比如,在学习了汉语拼音之后,再去学习英语的音标发音时,最初会受到干扰。只要抓住“阻碍”“干扰”等这些关键词,就可以认定为负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抽象和概括水平的差异,能够将迁移划分成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1.水平迁移
水平迁移也被称作横向迁移。它指的是在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通俗来讲,就是彼此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比如锐角和钝角这两个概念处于相同的抽象和概括水平,那么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属于水平迁移。
2.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被称作纵向迁移。它指的是在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自下而上的迁移,例如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然后再学习“四边形”的概念,这意味着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较低,而新学习的概括水平较高。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的迁移。例如,在学习了“角”的概念之后,接着去学习“直角”“锐角”等概念。这意味着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较高,而新学习的知识概括水平较低。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1.顺向迁移
先学习的内容会对后续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顺向迁移。比如,前摄抑制就是先前学习的内容给后学习内容带来的消极影响。
2.逆向迁移
后续学习会对先学习的内容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迁移。比如,倒摄抑制这种情况,就是后学习的内容给先前学习的内容带来了消极影响。
这一分类方式需给大家指出,在考查时,常把此种分类与第一种分类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比如,前面提及的例子,学完自行车对学习骑三轮车有帮助,这既是正迁移,也是顺向迁移,也就是顺向正迁移。
四、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一般迁移
一般迁移也叫做“非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它指的是在一种学习中所学到的一般原理、原则以及态度,会对另一种具体的学习内容产生影响,也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影响。例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会对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审题态度产生影响。
2.具体迁移
具体迁移也叫“特殊迁移”。它指的是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具体且特殊的经验,能够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也就是从具体到具体的迁移。例如,学生学会写“木”字后,对写“林”字会有帮助。
根据迁移过程所需的心理机制有所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可分为顺应性迁移;可分为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指的是不改动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把原有的认知经验运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当中。比如先对水果的概念进行学习,接着再学习苹果的概念,在这个学习的过程里,原有的水果认知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仅仅是水果的概念知识得以丰富,也就是在数量方面有了变化。
顺应性迁移指的是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变,让原有的认知经验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例如,原先认为学习好的才是“好孩子”,但后来发现“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等同样是“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原有的“好孩子”概念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一个能够包容新旧“好孩子”概念的新观念。
重组性迁移意味着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里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同时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建立新的联系,以此来适应新的情境。比如,针对一些原有的舞蹈或者体操动作进行调整或者重新组合,之后就能编排出新的舞蹈或体操动作。另外,当掌握了 pot 这个单词后,原有经验成分保持不变,通过重新调整,就可以学会 top 。
以上为学习迁移的分类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