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您需要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历史论”,接着再点击“关注”,如此一来,您就能够继续免费接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这完全是免费的订阅,您可以放心地进行关注。
我国古典诗歌史中,优秀的写景诗都具有特别优美的意境,也都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简单来讲,就如同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所说的“诗中有画”。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这些都是具备这一特征的优秀诗篇。
这首诗《村行》是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它也是“诗中有画”的优秀诗篇。它由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创作,是一首五言律诗。在公元 839 年,即开成四年春,杜牧因公事途径南阳,在南阳城西的一个农家避雨时,受到主人热情招待,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抒写田园风光的小诗。
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略到杜牧描绘的柔桑、村坞、垂柳、塘雨、蓑衣、牧童、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田园风光。这些景物相映成趣,组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情之美,还有意境之美,实在美得不可方物。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杜牧的这首诗《村行》: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仲春时节,杜牧路过南阳城西。他见到了遍村柔桑,那柔桑欣欣向荣。从诗题“村行”可知,这首诗着重体现“行”的特色。开篇两句中的“过”字,既点明了题意,又展现出了一幅动态的风光图。
颔联“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春风吹拂着那依依的垂柳,点点细雨洒落在曲折的池塘之上。春风、春雨以及春柳,皆为春天所特有的景物,它们仿佛自带一种天然的美感。“娉娉”与“点点”,不但对仗极为工整,还进一步强化了风景所具有的动态之美。即便只是单纯的白描,在字里行间也无疑充满着杜牧对农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颈联“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其意为:披着蓑衣的牧童在放声歌唱,隔着篱笆能够看到穿着红裙的少女。倘若说首联和颔联,杜牧主要是在展现农村的自然之美,那么颈联和尾联则是着重将农村的人情之美呈现出来。从这两句诗里,我们能够从听觉以及视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体会到农家儿女那淳朴的生活。
尾联“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杜牧走进农家后,脱下了那半湿的征衫。主人准备了丰盛的鸡黍来招待他。从这两句诗能够看出,这个村落的农家具有热情好客的特质,所体现的正是当地民风的淳厚。在字里行间,我们也能体会到杜牧对农家真情的感激之情。
杜牧的这首诗整体来看,语言轻快且俊爽,意境十分优美。所描写的那些不同的景物构成了农村风景画,这幅画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实际上,杜牧原本就很擅长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就像在《江南春》里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有在《山行》里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