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 1 月 2 日电(记者郝方甲、双瑞)。最动人的力量并非英雄式的勇往直前,而是普通人历经彷徨后仍努力前行。
跨过2014年,我们感谢他们——身边的“草根英雄”。
他们是凡人,在面临抉择时会有软弱的表现,会有恐惧的情绪,也会有挣扎的状态。然而,他们最终凭借着最朴素的情感,凭借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坚守住了人性的亮光。
凡人的微芒,足够将前路照亮。
生死瞬间,那些本能的选择
【抱一团死亡之火】
“抱起罐子时,火苗掠过我的脸。爆炸怎么办?”
1 月 3 日,武汉有一家餐厅发生了火灾。由于担心会出现二次爆炸,26 岁的消防员皇甫江武抱起了正在冒火的煤气罐,然后往外跑去。有一张照片记录了这一惊险的瞬间,照片中罐上的火焰高达 1 米多。
害怕只是在那一个瞬间。皇甫江武抱着这团随时可能爆炸的死亡之火,凭借着自己一人的力量,将可能存在的隐患消除得无影无踪。面对那铺天盖地的赞誉,他表示,当时自己心里只想把火灭掉,而现在最为害怕的是父母会知道这件事。
由于职业的缘故,他是父母最为牵挂的孩子。在每天都会收到的问候电话中,他通常只说喜事而不说忧愁之事。
关于抱火一事,他与妹妹约定,能瞒父母多久是多久。
【推一辆生命板车】
在昆山“8·2”爆炸事故现场,那是极其惊心动魄的。听到一声巨响后,邹令东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毅然冲进了浓烟密布的车间。在一片慌乱之中,他用板车推出了好几位受伤的工友。他心里想,当时大家都在哭天喊娘,一个男子汉要是不站出来,那还怎么能算是男人呢?
45 岁的邹令东文化程度不高,家中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挣钱养家成为他的首要追求。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英雄”。实际上,在推着板车救人的那个晚上,他因为害怕而不敢入睡。
闭上眼睛后,脑子里全是爆炸后的惨状。邹令东不好意思地承认,那晚他特别害怕,最后叫老乡陪他一起睡了。
平淡岁月,“无用”之事的慰藉
【一个独自升旗的人】
一个老汉独自居住,有一棵杨树,还有一面五星红旗是用手缝的。在仅有 3 户人家的小山村里,每天都会例行升起这面国旗。
这是全世界最为简陋的升旗仪式:六十多岁的王宝柱老汉,以不标准的普通话来唱国歌,同时挥舞着一根重达五六十斤的木杆,将自制的国旗挑起并挑上一棵杨树。
王宝柱的老伴已经离世,他的儿女也不在身旁。除了从事种地这一活动外,王老汉对看电视有着喜爱之情。每当电视中呈现出升国旗以及奏国歌的这样的镜头时,他便会感到高兴,同时也会产生自豪之感。
他身处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国旗成为他与世界的情感联结。升旗这一行为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这就是孤单王老汉给予自己的陪伴。
【一个为乡愁著史的人】
窑洞已无人居住,梯田也无人耕种,山杏更是无人采摘……人渐渐少了,而狼和狐狸的数量却增多了。宁夏彭阳县王洼镇崖堡村的高荣峰老人站在山坡上,他指着今年春天刚刚被废弃的三个自然村说道。
移民搬迁潮正席卷中国农村。崖堡村已有 200 多年历史,它曾是一个人声鼎沸的重要驿站和商埠,如今正快速地消退,变成了一个静悄悄的深山小村落。
也许在接下来的一两代人之后,崖堡这个名字便不再存在了。教了一生书的老人,内心极其不舍让这古老的村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他耗费了 9 年的时间,对历史遗迹进行考证,对自然的变化、村庄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以及人口的繁衍都进行了记录,最终写成了一部《崖堡村志》。
在萧条的崖堡村,曾经“一家狗咬,十家狗叫”的那种情况再也没有了。有个村民十分兴奋,在村志的“户族源流”部分找到了自己祖先的记载,他表示:人都离开了,但有村志在,就还能够找到根儿。
山水容易改变,而乡愁却绵长。高荣峰说:“把崖堡村的记忆都装在了这一本书里,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
你的故乡可还如故?你的乡愁,所托何处?
百味人生,烙在心底的善意
【一个有102个孩子的人】
很多贫困家庭中有自闭症或智障的孩子,要是不能上学,一般就会被单独关在家里。时间一长,这些孩子就变成了无法融入社会的“废人”。
广西柳州女教师胡惠月一辈子都“看不得孩子受苦”。退休之后,她自己掏出腰包开办了一所低价特教学校。接着,她一家一家地上门去说服家长,让他们把孩子送来。就这样,她把自己和这些“星星的孩子”紧密地绑在了一起。
这一绑,就是16年。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胡惠月所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职责范围。她从教导最基础的训练大小便、学习走路以及教说话等事宜,到培养出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辛苦以及具备的耐心,是远远超出常人能够想象的。由于工作十分辛苦,并且工资又很低,她所在的学校连老师都难以留住,员工们进进出出,始终不变的只有一个“胡阿婆”。
胡惠月不惧辛苦,唯独担忧自己衰老得过快。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学生数量从起初的 8 个增加到如今的 102 个。已然 71 岁的她,愈发忧心:倘若自己无法继续工作了,这些孩子该怎么办呢?
“现在,孩子还没长大,我还舍不得老。”
【一段15年的还债路】
陈武打开包,从那厚厚一沓写着名字和金额的信封中翻出一个递给对方。昔日的工友胡书堂愣住了,说道:“还还什么钱呀?”
1999 年,河南汝阳有一位 23 岁的包工头叫陈武现,他手下有将近百名农民工。临近年关的时候,工程的负责人突然消失了,还欠下了将近 2 万元的工资。陈武现做出承诺:“这个账,我来还!”
陈武在 10 多年的时间里,下过煤窑,卖过水果,送过快递。今年,他终于攒够了这 2 万元。
50 多元是最少的,900 多元是最多的。陈武现带着当年的账本,踏上了寻人还债之路。时隔多年,很多工友早已把这件事给忘了。
这是一份来得比较晚的道歉。这些钱或许是非常微小的。然而,诚信要比钱更为重要。
2014 年已经过去了。那些在你我身边最为普通的好人,他们是我们铭记 2014 年的“最温暖的标识”。
他们在某个瞬间将世界照亮,随后便隐匿于人群里,接着继续去做“理应去做的事”,以平淡的方式存活下去。
让我们向这些众多的背影表达敬意。众多细微的光芒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光明。(综合记者冯国栋、刘巍巍、王恒志、魏飚、马俊、李斌、翁晔、张兴军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