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4篇
变色的苹果
下午的第二节活动课,我在给小班的孩子教授常识课《认识苹果》。为了提升孩子们的感性认知,让他们能够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我准备了诸多苹果。这些苹果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然后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氛围一直都很热烈,并且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课堂小结阶段,我让孩子们回顾一下苹果的特征。当问到苹果的颜色时,家栋小朋友站起来,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他说:“老师,苹果掉在地上会变色吗?我家果园里有好多那种颜色的苹果。”他的小眼睛向屋内四处张望,试图找到他所说的那种颜色。
有变色的苹果?这突然出现的“情况”让我愣住了。接着我顺着他的目光一起去寻找。“那种,那种”他最终在墙壁上找到了他想表达的那种颜色——棕色。我明白了,原来他说的是掉到地上的烂苹果!
观察很细致,发现很珍贵!我很惭愧,多年来,《认识苹果》这节课我已讲过多次,却从未想过要和孩子们一起去认识烂苹果的颜色。为何会这样呢?只因教材上没有这部分内容。
不知道我的同行们有没有和我同样的思考?
老师的困惑
老师,我来告知你,你别让朱培涛拍球。昨天早上,我正在进行晨检,此时朱培涛的奶奶前来告诉我这件事。
我笑了笑,问道:“为何不让他打球?”培涛的奶奶告诉了我,孩子回家后说:“我在学校里不想拍球,我的老师一直让我拍球,我不想上学了。你赶紧去和我的老师说一说,我不拍球了,要是再拍球我就不上学了。”我听完后对老人说:“孩子还很小,拍球是为了让孩子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这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老人听后对我说:哎呀,李老师。他觉得拍球很累人,要是把孩子累病了就更严重了。他不在意孩子手眼协调是否协调,只希望别累着这孩子就行。他来跟我讲,以后不让朱培涛拍球了,等孩子长大以后再练。他很舍不得孩子。说完,老人就不再听我任何解释然后走了。
我站在那里真不知八个一活动时,是否再让孩子参加。
自己背书包
老师,我正在组织孩子们放学。这时,丽华小朋友跑到我跟前说:“李家栋又没有背上书包。”我回头一看,发现李家栋正拿着自己的书包在桌子旁边站着。
李家栋是我班年纪最小的幼儿,他的自理能力很弱。平时像收拾彩笔啦、穿脱衣服啦、背书包啦等这些事情,都得依靠其他小朋友的帮忙才能完成。从周一开始,为了提升他的自理能力,我不再让其他小朋友帮他了。
我走过去,从别的孩子手中接过一个书包。接着对李家栋说:“来,李家栋,老师教你背书包。”我双手握住书包的背带,将其往身后一轮,书包便背到了我的背上。孩子看着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孩子说:“试一下,家栋!保证能背上!”孩子用疑惑的眼光看了我一下,然后用双手轮起书包,然而却没有把书包轮到背上。我拿起了书包,对孩子说道:“看着老师背。”接着,我在孩子面前进行了一次示范。在我的鼓励之下,孩子的小脸变得通红,然后双手开始抡起书包,最后孩子真的把书包抡到了自己的背上。
妈妈,我能背书包啦。这是我自己背着的书包呢,好不好呀?家长刚把家送卡交到我手里,孩子就大声喊了起来。真的吗?我们家栋真厉害呀!看着他们母子的神情,听着他们母子的交谈,我心里感觉暖暖的。
幼儿教师德育随笔
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一方面要从现实出发,另一方面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幼儿一日活动流程中,我们要把握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这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时时处处有德育,点点滴滴有德育”。一日活动流程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幼儿在日常教育中经常争抢玩具,会与小朋友打闹。看到某个幼儿做一些事情,比如小便或者肚子不舒服时也要去做。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教育者都明白,这些日常小事会塑造幼儿的性格与品性。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奖励策略,然而在实际教育中,我们的教师对奖励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偏差。奖励策略是较为中立的方法,奖励本身没有妥不妥之分,不能一概而论。在从业的这一阶段,我个人认为,在幼儿教育中,奖励策略是个好方法,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从班级的一些奖励效用来看,奖励能强化幼儿积极向上的德育行为,让幼儿获得自信与成就感,从而能较好地保持和重复这些好的道德行为。幼儿的思维很强,模仿力也很强。然而,在运用奖励策略时,需要预防滥用的情况发生,以免幼儿只一味地关注奖赏,导致效果适得其反。实际上,如果奖励策略运用得当,它会成为我们教育者的有力助手,能够强化幼儿的德育行为。
老师我不会做
今天,我给孩子们示范并讲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们在课堂上专心地听着。示范完毕后,我让大家自己尝试一下,动手折一折。然而,王洁莹一拿到纸,就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随后,她就把纸递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过去,面带微笑地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得很认真的呀,大胆一点,试着做一做,老师会帮助你的。”她开始行动了,然而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愿意自己独立地进行思考,总是想要依靠老师来给予帮助。
孩子专心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孩子积极动脑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孩子动手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就是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差别,同时更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要通过多种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方法,有效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的方向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