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上有一个名为《休假的力量》的演讲,设计师斯特凡表示,他每隔 7 年就会将工作室关闭 1 年,接着跑到世界各地去休假。
斯特凡表示那是一段时光,既美好又充满能量。休假并未耽误他的事业,反而给予了他更多灵感,使他设计出了更多有创造力的作品。
斯特凡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他觉得在生活里有很多喜爱的事物,然而一旦对这些事物习以为常了,它们便逐渐变得沉闷起来。并且他自己设计的作品也开始趋于雷同,所以他需要前往更广阔的世界去寻找灵感。
斯特凡说:
我们大约用生命的前 25 年进行学习。之后的 40 年用来工作。最后是约 15 年的退休生活。我认为更合理的或许是,拿走 5 年的退休时间,将其穿插在工作的年头中。我自己显然因为这样而感到开心。但更重要的是,休假那几年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回馈公司,回馈社会,而不只是奉献给一两个孙子孙女。
斯特凡通过自身经历向我们表明:旅行不只是玩耍。旅行能够促进工作,让我们更具创造力。作为在工作生涯中穿插的旅行,是人生中美妙的空白部分。
中国画讲究留白。
留白属于中国画的大境界。空白的地方犹如千军万马。空白之处蕴含着浩瀚的人生。空白是无声的,却能在无声之中听到惊雷。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能够装下所有的事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生亦需要留白。
弓若拉得太满,那么迟早是要断裂的。每天都在疲于奔命,脑中被琐事填满,就再也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当你累得几乎要倒下的时候,或许已经陷入了那种没有效果的努力之中。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暂时脱离出来,去进行思考,去让自己放空,或者去读书,或者去旅行,或者去找人交谈。
一个始终处于忙碌状态的人,难以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也难以具备创造力。
我们要给自己留点孤独的时间,旅行就是最好的方式。
旅行不只是玩耍,不只是对以往辛苦工作的犒赏,不只是一种目的,它也能成为“手段”。旅行是一种能丰富人生的手段,是一种能增长见闻的手段,是一种能保持创造力的手段,是一种能让工作更高效的手段。
有人好好工作是为了出去旅行,有人旅行是为了回去好好工作。
乔纳森·海德特把工作划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 Job(工作),还有(事业),以及(召唤)。
工作或许只是一份用以养家糊口的差事。每天早上唤醒你的通常是闹钟,而让你脚步匆忙不停的一直是公司门口的打卡器,你在周四的清晨就开始期盼着周末的来临。
工作可以成为一份事业,你心甘情愿地去努力打拼,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然而,有时你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活在别人的目光之中?这样的拼命是否有价值?
如果工作是响应内心的召唤,正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那么即便没有金钱回报,你也会去做,因为这是你人生的使命。
旅行或许无法帮你找到人生的使命,然而却能让你对自己的使命进行思索。乔布斯并非是因为去了印度才创立了苹果,不过在印度旅行的那段时间里,他对直觉有了领悟,而这种领悟使得他所创造的苹果发展得更出色。
蒋勋表示,人是需要出走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待得太久,并且太过熟悉了,这样就会失去敏锐度……
人这种动物喜新厌旧,需要新鲜感的刺激。很多有影响力的人都是借助出走这一方式来保持自身的敏锐度。
稻盛和夫进行托钵化缘的行为,在此过程中邂逅了人心所展现出的美好。通过这一经历,他对中国古籍中的“敬天爱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他将“敬天爱人”当作自己一生都要奉行的经营哲学。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骑着摩托游历天涯,在这过程中他发现了世界各地的投资机会,我们在他的书里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精明的洞察。
原研哉身为设计师热爱旅行。他在旅途中获取了诸多设计灵感。他表示,日常事物常常是设计灵感的出处。在旅行期间,“即便只是坐在小摊上吃顿饭,也有可能察觉到店家的碗为何是这样的,也能明白为何北京的大屋顶的角是微微倾斜的,而日本的屋顶都是垂直的”。他在旅行时总是怀有比较的心态,凭借外界的事物,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
美酒虽好,只需要斟得七分满。
余音绕梁,是因为空间的存在。
人生短短几个秋,行色匆匆绕地球。
共邀天涯话春雨,几时相坐饮美酒?
从自己感到厌倦的地方出发,去往别人感到厌倦的地方。那些尚未抵达的土地,都构成了人生中未被填充的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