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的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行长度的测设;二是进行角度的测设;三是进行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四是进行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五是进行倾斜线的测设等。而测量的基本工作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
平面控制测量需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这样能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对于大中型施工项目,首先要建立场区控制网,接着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作为基础,测设出建筑物的主轴线,然后依据主轴线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2.施工测量方法
1)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若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是最为方便的。
极坐标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测设点靠近控制点的情况下,并且便于进行量距的地方。
角度前方交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不便进行量距的情况,也适用于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对于一般的小型建筑物或者管线的定位工作,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距离交会法可用于测定点位。使用距离交会法时,无需使用仪器,不过其精度相对较低。
(5)方向线交会法
2)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b=HA+a-HB
HA 表示已知高程;HB 表示待测点高程;a 是后视读数;b 是前视读数。
4.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1)在施工期间应对以下对象进行变形监测:
(1)安全设计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基坑。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或者是在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长大跨度或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
(4)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5)工程设计或施工要求监测的其他对象。
建筑变形测量的精度等级有以下几种: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总共分为五级。
在基础施工期间,对于相邻地基要进行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需要观测 1 次。当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 10 天后,就可以 2 至 3 天观测 1 次。一直观测到地下室顶板完成并且水位恢复(此时停止沉降观测)。
停工期间每隔 2 至 3 个月测 1 次。
基坑变形观测包含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以及基坑回弹观测。关于监测点布置的要求如下:可于教材或讲义中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