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方信息/正文
麻城三百六十行:探寻传统手艺人的故事与乡愁记忆

 2025年03月02日  阅读 4

摘要: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麻城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但依然有那么多默默无闻或偏安于店铺一隅或游走于麻城街头巷尾的三百六十行的传统手艺人他们娴于一技,并以此为生他们凭手艺吃饭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不为外界所惊扰不...

俗话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

麻城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依然有那么多默默无闻

或偏安于店铺一隅

或游走于麻城街头巷尾的

三百六十行的传统手艺人

他们娴于一技,并以此为生

他们凭手艺吃饭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不为外界所惊扰

不与人随波逐流

他们慢慢打磨技艺

用“美”回报时光和岁月

用双手编织美好幸福的生活

用专注锻造社会发展的齿轮

他们留下了带着时代更迭的记忆符号

也留下了一代人的念想与乡愁……

麻城发布精心推出了专栏《麻城三百六十行》,对那些在麻城三百六十行中专注于一隅的手艺人进行追踪,寻访三百六十行里既寻常又不平常的故事,触及那些隐藏在物件和人身上的温情与灵魂,记录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荣耀、乡愁和愿景……今日推出了第十七期《印子粑》,希望大家关注!

麻城小吃_麻城美食_麻城好吃的小吃

近日,在张家畈镇邂逅了一种传统美食,印子粑。

印子粑呈圆形。它一面有栩栩如生的立体图案花纹,通体莹白透亮,中间还有一颗鲜艳的红点。它是一件美观与美味俱佳的“工艺品”。据说,在过去,只有新姑爷上门、外甥上门等喜事发生时才会制作印子粑这种美食。

笔者采访了一位印子粑制作者余亚凤,她家住张家畈镇张家畈村底下垸。

余亚凤在张家畈镇镇区的滨河路开设了一家八姑土特产小店。她与家人一同经营这家小店。小店主要通过电商等渠道来销售手工挂面、大椒粑、葛根粉等特产。

今年开春之后,八姑土特产已经制作并销售了多个软萩粑。大椒粑、手工红薯条、榨米粉、汽水粑等这些小食,常常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次,笔者有幸亲眼见到了余亚凤制作印子粑的全过程。

余亚凤在前一天晚上把糯米和籼米泡在了水中,这样是为了第二天能够舂米做准备。

舂米的工具叫舂(chōng)。古人巧妙运用杠杆原理,将木头和石钵组合在一起。有一根横着的木桩,一头供人操作,另一头悬挂着一只石锤,石锤下方是一口石钵。使用时,一人用脚踩着木桩的一头,通过脚步节奏的一上一下,让石锤不停地敲打石钵里的原材料,这样,石钵里的原材料就能在石锤的作用力下被加工碾碎。

舂米属于力气活儿。仅操作了一小段时间后,脚踩木桩的人便开始出汗,并且在石钵前持续用竹片翻动原材料的人也忙得没有停歇的时候。

等到把糯米和籼米舂得很细之后,接着要用筛子对粉末进行过筛操作,把粗粉和细粉分别筛选出来并做好备用。

麻城美食_麻城好吃的小吃_麻城小吃

余亚凤称,准备工作完毕后,第一步要打芡。她拿适量较粗的糯米粉与籼米粉进行混合,接着加入山泉水并充分糅合,把其搓成圆饼状。之后把一个个“圆饼”放入锅内用大火煮,当这些“圆饼”浮到水面上,变得越发晶莹透亮,甚至有些呈糊状时,再把它们捞出来。

此时,一旁的案板上早已放好了一堆细粉,那细粉是白花花的。余亚凤说这个叫面子粉,它是由糯米粉和籼米粉混合而成的。余亚凤将煮好的芡倒入面子粉中,然后开始卖力地捻、拌芡和面子粉。

捻拌均匀之后,余亚凤把它们搓成了长条,接着又分成一个个小小的面团,然后和母亲一起去进行下一步骤。

把小面团置于面子粉里,以旋转的方式进行搓捻。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白糖混合馅料包入其中。包好馅料之后,两只手不停地拍打印子粑。余亚凤称,这样做能使面子粉和芡更好地混合,让表面更加光滑,从而做出更好看的印子粑。

接下来开始印花步骤。余亚凤称,印花的模具是从村里老人那里借来的,此模具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古物,其历史年限无人知晓。模具上反雕着不同的花纹,有人物,还有动植物,它们一个个都栩栩如生,极为精美,令人不得不对前辈们的智慧发出赞叹。

把印子粑放进模具里后,开始进行按压操作,这样能使花纹在粑体上充分刻印出来。接着又要开始拍打。这一次的拍打,一方面能让粑面变得更光滑,另一方面还能让刻印更深,使立体感更强。

印好之后,余亚凤把印子粑轻轻地放进圆圆的簸箕里。接着,她开始用相同的办法制作第二个印子粑,然后制作第三个印子粑,之后又制作第四个印子粑……

余亚凤制作每一个印子粑都很用心。她在面团大小方面用心,在拍打程度方面用心,在放置细节方面也用心,这些都体现了她身为传统美食制作人的匠心精神。

圆圆的印子粑放在小小的簸箕里,上面刻印着不同的花纹,其中有莲花童子哪吒的花纹、莲花宝座的花纹以及鱼的花纹。接着,余亚凤在每个印子粑上面点一个小红点,这样既显得美观,又寓意着吉祥。

印子粑用料朴素简单,虽只是个小小的东西,却能在劳动人民手中翻飞并变化为香甜软糯、造型精美的吃食。在笔者看来,它不只是一道美食,还是大自然的馈赠,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辛勤付出。

现在,农村做印子粑的人逐渐减少了。然而,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件美好的美食存在。它承载着万千游子的思乡之情。那么,你记忆中留存的美好吃食是什么呢?

如果你身边有出众的手艺人

如果你也有三百六十行里的动人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7598.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