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正文
上海夜间停车难题解析:如何优化道路停车场管理与智慧收费系统

 2025年03月02日  阅读 22

摘要:夜间停车需求大、临时停车位紧张、人工收费规则欠合理……上海如何优化提升道路停车场管理水平市公安局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上海当下拥有夜间道路泊位1.2万余个。其总量相较于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部分居民区在夜间的停车矛盾。然而,面...

夜间停车需求大、临时停车位紧张、人工收费规则欠合理……

上海如何优化提升道路停车场管理水平

市公安局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上海当下拥有夜间道路泊位 1.2 万余个。其总量相较于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部分居民区在夜间的停车矛盾。然而,面对超过 500 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这些夜间道路泊位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停 1 分钟与停 59 分钟的收费相同;当超过 1 小时后,停 1 分钟和停 29 分钟的收费也一样——上海部分道路停车场,特别是人工收费路段那种略显粗放的收费方式,使车主觉得不公平。而“精准计时、分段计费”的智慧道路停车场,能够降低市民短时停车的成本。

交警部门在本市设置了 1353 处临时道路停车场,这些停车场能够停靠约 3 万辆机动车,从而为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提供了临时停靠的便利。

夜色渐渐变深,在浦东新区周星路的 33 个道路停车泊位中,周边小区的车辆已经将其停得满满当当。这些道路停车位标注着“19:30—7:30”,它们有效缓解了部分居民区的夜间停车方面的矛盾。城市道路一方面要承载通行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转变为“临时车库”,这背后体现的是路权的博弈、规则的重构以及民生需求的复杂平衡。部分人工管理的道路停车场,被指存在收费标准不精细、管理方式不统一的情况,这引发了市民的关注和讨论。

上海应怎样去优化道路停车场的管理呢?怎样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呢?又怎样满足多元的停车需求呢?

夜间停车需求旺

路权博弈怎两全

小区已经没有停车的地方了。晚上,能否开放更多的道路停车场呢?家住市中心某老小区的陈先生,常常被小区夜间停车难的问题所困扰。在采访中,有类似想法的市民数量不少。

夜间居民区存在停车矛盾,这是超大城市交通治理中普遍的难题。市公安局交警部门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在上海,目前有 1.2 万余个夜间道路泊位,其总量相较于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加,从而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居民区的夜间停车矛盾。然而,面对超过 500 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这些泊位仍然显得不够用,显得捉襟见肘。

那么,增设夜间道路停车场是否可行呢?2022 年 10 月 15 日开始施行的《上海市道路停车场管理规定》明确,本市对于道路停车场的设置采取总量控制的方式,并且建立了道路停车场的动态调整机制。《规定》指出,对于设置夜间道路停车场的情况,在停车位与停车需求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中,如果其周边道路具备夜间等时段性停车条件,那么可以设置时段性道路停车场;在夜间停车需求集中但现有停车资源无法满足的商业街区中,若其周边道路条件允许等情形,也可以设置限定允许停放时段的时段性道路停车场。政策是允许设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里,公安交管局部门需要把道路条件、交通流量、停车需求以及路权分配等多方面因素都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设置道路停车场时,首先需考虑道路条件以及交通流量。因为道路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行,而停车仅仅能作为静态交通的一种补充。基于此,我们按照有序开放、动态调整的原则来对其进行管理。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路设处民警陶晟解释道,设置和开放夜间道路停车场这件事,需要考虑是否会对车辆、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通行需求产生影响。在夜间停车矛盾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并且这些居民区周边的支小马路,通常是不具备设置条件的。

粗放管理_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_粗放管理的措施

据介绍,设置道路停车场的最理想条件为非机动车道宽度需在 4 米以上。在上海的中心城区,能够满足这一道路条件的区域数量极少。

其次,路边停车会占用非机动车道。这会影响非机动车的路权以及通行安全,这也是设置夜间道路停车场所面临的阻力。车道被停放的机动车占用后,非机动车就只能跟机动车混行,从而增加了交通安全风险。机动车在停放过程中,容易与非机动车产生碰擦,还有“开门杀”等情况,给交通安全和通行秩序都带来了影响。陶晟陶表示。

管理部门担心的除了硬件条件和安全方面外,还有夜间停车超时而影响日间交通的情况。一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有些车主认为自己晚几分钟或半小时影响不大,但在一些支小马路,一辆车“塞”在路上,就可能导致整条路“瘫痪”。还有些司机看到地面划着停车线,根本不考虑开放时间就直接停车,从而影响了日间交通。

面对日益紧张的停车需求矛盾,尽管如此,交通管理部门仍在努力。他们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动态增加夜间道路停车泊位。去年 10 月初,浦东公安交警部门在周星路设置了 33 个夜间停车位。这些停车位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 19:30 至次日 7:3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允许全天停放。我们对道路条件、夜间停车需求以及交通流量等进行了综合研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最大程度地开放夜间停车位。通过民主协商以及加强管理,我们要保证停放的车辆必须提前驶离,不能对白天的交通造成影响。浦东公安交警支队路设科民警胡佳明表示。

提升道路停车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可从昼夜切换的空间重构方面着手。长期关注交通治理问题的市人大代表施政,结合调研认为,对于有限的道路资源,能够依据其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功能进行细化管理,并且结合技术手段,动态地切换不同的使用模式。公交专用道的管理方面,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通行规则。许多道路都可以参考这种管理方式,以达到道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保障通行效率是需要的,适度满足停车需求也很重要。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着是否增设更多夜间道路停车场这个考题。有专业人士指出,设置夜间道路停车场仅仅能起到补充和缓解居民区停车难的作用,而扩大半径、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才是更有效的措施。

人工收费遭诟病

智慧升级来破题

现有道路停车场在管理和收费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市民的满意度。车一停就需要交钱,是以 1 个小时为起步的,即便只停了 10 分钟,也得交 1 小时的钱。有时候还会碰到不同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收费标准还不一样。家住浦东三林的吴小姐对小区外道路停车场的管理存在疑问。她认为市中心很多道路停车位都采用 App 和二维码付款,这种方式在精准性和科学性方面肯定比人工收费更好。

停 1 分钟与停 59 分钟的收费相同;超过 1 小时后,停 1 分钟和停 29 分钟的收费也相同——在上海部分道路停车场,尤其是人工收费路段,这种略显粗放的收费方式让吴小姐等车主觉得不公平。这种粗放的收费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车位周转率产生了影响。“钱都交了,干脆多停一会儿,卡着时间再走。”汪先生的这种做法代表了一部分市民的选择。这样的情况是,原本仅仅有 15 分钟的停车需求,却被强制地拉长到了 1 小时。如此一来,一个车位的周转率就相当于降低了四分之三。

收费方式遭到诟病,这跟规则设计的滞后有关。记者经查询得知,上海现行的道路停车场收费规则是在 2005 年制定的。当时主要以人工收费方式为主,白天时段的计费规则是:首小时按照整小时来计算,首小时过后则按半小时来计算。很明显,20 年前所制定的规则,在如今道路条件、机动车保有量、停车需求以及技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完全与之相匹配了。

多名市人大代表关注如何优化道路停车场收费规则。施政建议指出,若技术条件允许,停车收费应按分钟来计算。上海城市治理以精细化著称,在道路停车管理这一关乎民生需求的领域,需要更精细的收费规则以及更智能的收费方式。

上海借助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正在对道路停车场的智慧管理水平进行升级。市交通委的相关人士介绍说,从 2021 年开始,上海的各个区逐步建成了智慧道路停车场。这种停车场能够自动且精准地记录和追溯车辆进出场时间以及连续停放时间的信息,还能根据不同时段的价格标准,自动快速地生成计费账单。同时,市民可以通过“上海停车”App 和地面二维码来进行快捷缴费。

智慧道路停车场采用“精准计时、分段计费”的方式,显著降低了市民的短时停车成本。记者走访得知,当前,市中心重点区域在白天时段的智慧道路停车场,首小时内收费标准为 0—15 分钟 4 元、15—30 分钟 8 元、30—60 分钟 15 元。超过 1 小时后,每 30 分钟收取 10 元。采用时长累进的方式来增加停车收费,能够有助于提高道路停车位的周转效率。

粗放管理的措施_粗放管理_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

根据“新一轮停车资源优化民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部署,本市要在今年底让收费道路停车场基本实现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的全覆盖。目前,中心城区 82%的收费道路停车场以及郊区 52%的收费道路停车场已经建成了智慧道路停车场。

业内人士介绍,智慧道路停车场安装使用智能感知采集设备,其中以高位视频为主,地磁设备为辅。通过这些设备,能够自动记录车辆进出场时间,也能自动追溯连续停放时间信息。

智慧道路停车场在建设和使用中受到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个别高位视频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并且受到现场环境条件的影响,像标志牌等障碍物以及途经的大型车辆的遮挡等原因,使得采集车辆进出场的信息以及计时收费出现了偏差。此外,会因为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原因,或者车主登记的车辆信息不准确,从而导致部分缴费提醒短信出现发送延迟的情况,也会导致部分缴费提醒短信出现错误,还会导致部分缴费提醒短信未送达等问题。

市交通委表示,会指导各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持续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加强技术保障。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让问题发生的概率降低,同时也能降低问题发生的比例。并且对于巡查监测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市民反映的问题,会及时进行处置。

道路临时停车难

多措并举解痛点

近年来,上海开始在漆画道路设置禁停黄实线。这样一来,车主的临时停车需求有时就无法得到满足。那么,能否通过对道路停车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来满足临时停车需求呢?有市民提出,道路停车泊位应该优先满足临时停车需求。

交通管理部门对此作出回应:对于市中心交通繁忙的区域,要在优先满足车辆通行需求的基础上,在交通相对不繁忙且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时间和区域,尤其是小区、学校、医院、菜场、商业店铺等停车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适当地考虑增加道路停车的供给。

在落实方面,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借助“一点一策”这种道路停车管理方式,持续对临时停车资源的供给进行优化。例如,针对“送医停车难”这一问题,黄浦公安交警部门在瑞金医院展开试点工作,通过将周边区域的停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供道路临时停车泊位。黄浦交警部门在瑞金医院附近的香山路、皋兰路等支马路挖掘并增加了一些临时停车位。这些临时停车位数量不算多。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它们也算是一种有益的调剂和补充。一旦停车难问题得到缓解,之前拥堵的道路交通就会变得畅通起来。

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在商业区周边道路试点推出限时长道路停车位,同时在办公场所周边道路也试点推出了限时长道路停车位,目的是满足市民临时停车的需求。黄浦区丽园路(蒙自路—鲁班路)的南侧,原本允许停放的时间是 8:00 至次日 7:00,在周六、周日以及法定假日全天都可以停放。现在允许停放的时间调整为 8:00 至 17:00,且限时长 1 小时;17:00 至次日 8:00 则不限时长。

如何保障车辆停放不超过时限呢?据介绍,限时长的机动车道路停车场都配备了视频监控设备,能够对超时停放等违法行为进行取证。一旦机动车在泊位上停放超时,交警部门就会采用非现场执法的方式,并且依法对其处以 200 元罚款。交警部门在道路停车场泊位标线框线的外围增加了“白天限 1 小时”的文字标识。

交警部门截至目前在本市设置了 1353 处临时道路停车场,这些停车场能够停靠约 3 万辆机动车,给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提供了临时停靠的便利。在中心城区设置了 3000 处出租车上下客点,还设置了 40 多处出租车就餐点以及 500 多处出租车如厕点,以此缓解了出租车上下客难、司机就餐难和如厕难的问题。本市已规划逐步试点限时长道路停车场,目的是提高办事机构、商圈等周边道路停车泊位的日间周转率,以实现驾驶人“来即有车位”的目标。

优化道路停车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温度而言是重要的内容,国内其他城市具备可借鉴的经验。比如,杭州在 2020 年推出了免费短时停车的“绿色泊位”,这些“绿色泊位”主要设置在农贸市场、公厕、快餐店、药店等场所周边的道路上,这些场所的短时停车需求较大,停车资源较为紧缺。这样做既能够满足市民游客的临时停车需求,又能够减少停车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7536.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