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6 日,电影《酱园弄》在乍浦路进行造景施工。很多人前往该地打卡。本文的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陈悦拍摄。
《繁花》已经落幕,然而上海的道路和建筑却变得更加鲜活。有从黄河路一直到进贤路的,也有从外滩 27 号到“至真园”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叫做乍浦路。
在剧中,乍浦路是饭店老板娘卢美琳得以发迹的地方;而在现实里,它是电影《酱园弄》的拍摄地点。
以前乍浦路曾是一条美食街。首先是乍浦路,接着是黄河路,乍浦路是最先成为美食街的。顺旺基快餐店紧挨着电影《酱园弄》里乍浦路的拍摄地点,当被问到这条路的过往时,老板娘直接把它与近期因电视剧《繁花》而走红的黄河路相比较。
做旧的墙面,复古的海报,毛笔字体的招牌,乍浦路(武进路 - 海宁路段)的老上海风情一下子就扑面而来。前几日在造景施工的时候,这里已然成为了沪上热门的打卡点,那些带着“长枪短炮”来直播、拍照的人接连不断。
1 月 9 日,乍浦路从武进路到海宁路段进行了封路。在这段时间里,有不少人在两边的路口张望并且拍照。大家都知道围挡之内正在进行的事情,那就是在里面拍电影。“酱园弄”“陈可辛”“章子怡”这些名字,被人们频繁地提及。
早几天生意挺好的,可今天就不行了呢,因为路给封掉了。顺旺基老板娘称,封路确实对生意有一些影响,不过剧组把盒饭的订单给到了她。在路口执勤的民警表示,1 月 11 日道路将会恢复通行。
1月6日,电影《酱园弄》在乍浦路造景施工。
陈可辛导演的新片《酱园弄》取材于 1945 年在上海滩引起轰动的一桩杀夫案。因为电影拍摄的需求,正在进行旧改的乍浦路被进行了改造,从而营造出了民国时期上海的街景,在打卡照片中,几乎都能看到高墙上的两个大字“酱园”。然而,真正的酱园弄实际上位于黄浦区新昌路,它是因张振新酱园而得名的。
老上海人梁欣诚称,自己曾在乍浦路以拉黄鱼车卖水果为生,对那里很熟悉。九十年代的上海滩,乍浦路和黄河路,要看哪个老板放鞭炮多,就能知晓其财产多少。那时万元户极少,而他们放个鞭炮就相当于几十万元。王朝大酒店是乍浦路美食街的标志性建筑,最为热闹且有名。如今饭店已不开张,而是将房间租给他人。
堪称“小香港”的美食街
《上海市志》记载,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陆续兴起了三条美食街。其中一条是乍浦路,另一条是黄河路,还有一条是云南南路。
1980 年代初,乍浦路仅是一条满是石库门老房子的普通小马路。1984 年,有个叫丁宝根的年轻人率先把民居的墙破开。接着,他开出了一家个体点心店。虹口区工商局给他发的营业执照是 001 号。在那个时候,上海的餐饮企业大多属于国有。这家点心店在几年之后被改造成了“丁香饭店”。
1996 年,乍浦路美食街的餐饮酒楼数量为 120 多家。
2024年1月9日,许多人在乍浦路海宁路路口拍照。
《上海市志》记载,白天时,乍浦路的模样更像是一条商业小街。这里除了有一家家的饭店之外,还有药店、杂货店、超市、发廊、花店、水果店等。并且还有一家家的服装店,着实有点“百业兴旺”的意味。夜幕降临后,华灯初上,那些排列得很紧密的大酒楼霓虹店招凌空伸展出来。霓虹闪烁,光彩夺目,长度达到数百米,看上去就如同悬浮在夜空中的灯的海洋。整条路上灯红酒绿,人头攒动,堪称“小香港”。
乍浦路街角
乍浦路美食街内有装潢考究的大酒楼,如珠江、王朝、金米箩等;还有各具特色的熟食店、饮食店,像金彪生煎王、永祥烧腊、大块头黄牛肉、兰州拉面、东北饺子和桂林米粉等。这里有生猛海鲜,有家常精烧,还有京、湘、川、闽等八大菜系,形成了规模特色。在乍浦路进餐时,能够在大堂进行用餐,同时也能够在包房里用餐;既可以品尝小吃以及家常菜,又可以享用高档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无论是节俭还是丰盛都由个人决定。
梁欣诚记忆中的王朝海鲜楼很热闹。它坐落于乍浦路 324 号。原本是一家两开间的饭店。1999 年 2 月,投资 3000 万元进行了改建并竣工。装潢达到一流水平。当年每天的营业额平均为 10 万元。在乍浦路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朝海鲜楼底楼大堂正中的墙上有一块大型电子显示屏,此显示屏用于告知当天各个市头宾客预定的包房号。大堂的左侧,展示出了几十种海鲜的品名,这些海鲜都明码标价,顾客可以随意挑选。在大门两侧以及大堂中间,有 3 只投资 50 万元建造的大型观赏鱼缸,其中饲养着野生鲨鱼、彩苏眉等几十种各类深水鱼,当行人路过时,没有不驻足观望的。特别是有一间总统套房,里面设有一架品牌钢琴,有一流的真皮沙发,有精致的红木桌、凳,有高档的菜具、茶具,显得更具气派,每天都座无虚席。
2000 年之后,市场竞争变得激烈起来。乍浦路的一些饭店因为亏本,将店面进行了转让,然后改成了服装店、美容店、水果店等。在 2007 年的时候,酒楼还有 20 多家。这些酒楼的单体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它们的经营范围从单纯的美食服务转变为集餐厅、客房、购物、桑拿、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
如今,乍浦路上存在着不少餐饮店。其中,以牛肉汤店、生煎店、东北菜馆、湘菜馆等小店居多。王朝大酒店的招牌依然能够看到,然而它已经变成了对外出租的公寓。这条道路并不宽阔,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在午饭时间,那些小店里都坐满了人。
乍浦路上仍有许多餐馆。
比美食更悠久的文化街
人们聚集在乍浦路海宁路路口,在讨论着哪个明星参演电影《酱园弄》。或许他们没有留意到,从 1930 年代开始,这个路口汇集了 4 家影剧院,并且中国电影放映事业的起源也在这儿。
建造时它名为虹口活动影戏院,后来更名为虹口大戏院。
虹口大戏院几步之遥的地方,之后陆续有胜利电影院、国际电影院和解放剧场开业。几家影院的外墙上,有各类电影的宣传画,还有巨幅海报,它们相互呼应。鲁迅在日记里多次提及自己到虹口大戏院以及国民大戏院(也就是胜利电影院)观影的经历。
电影拍摄地紧邻胜利电影院。
2023 年 10 月 26 日,胜利电影院经过修缮后重新开始营业。改造后的胜利电影院具备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沙龙论坛等多种功能,成为了一个新的艺术空间,同时还保留了电影放映的功能。虹口大戏院由于道路拓宽的原因,在 1998 年被拆除了,现在只留下了一块纪念石碑。
西本愿寺旧址
电影拍摄现场的另一侧靠近武进路,有一面半圆形墙体,墙体上装饰着花卉鸟禽,这面墙体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此处是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即西本愿寺旧址。它于 1931 年建造,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的日本佛教寺院。该建筑仿日本西本愿寺式样,具有印度佛教建筑的特征。它有一个马蹄形的拱形大厅,沿街的东山墙是一个大的半圆形火焰形券面,券面上装饰着莲瓣浮雕,券下缘是禽鸟浮雕的带饰,不过其下原有的浮雕已经不存在了。
许多老人坐在昆山公园靠马路边座椅聊天。
向南行进,在乍浦路中段有昆山公园。许多老人坐在沿着街道摆放的座椅上享受着阳光。这个公园规模不大,然而它却是中国现代公园的起源之一。它在 1898 年(清光绪 21 年)开始建造,具有英式风格,被命名为“虹口公园”,那时华人不被允许进入;1934 年开始对华人开放,并且改名为“昆山公园”;在“文革”期间,在园内建造窑炉烧制砖块,挖掘防空工事,园内的树木几乎被全部破坏;1981 年开始进行修复工作,1983 年再次对外开放;2016 年,公园又一次进行改建,历经百年的昆山公园重新展现出英式园林的风貌。
乍浦路上诞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 年 11 月 23 日,年仅 17 岁的刘海粟担任院长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在此开办。此院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它开创了美术教育史的先河。它掀开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此后,它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美术大师。
从四川北路公园出发抵达乍浦路桥,途中会经过飘着饭香的餐馆,也会经过充满历史的建筑,还会经过正在建设的地块。这里有 1920 年建造的龙蟠街公寓,还有 1931 年建造的小浦西公寓等。在这一公里长的乍浦路上,百年历史正缓缓展开。“酱园弄”之外,这条路上有诸多可供探索的地方。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上海市地方志网站、《文汇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