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之后,万物开始慢慢苏醒。春笋、香椿、荠菜等各类春菜也陆续被摆上了餐桌。央视新闻报道称,近日有一些人因为过量食用春笋,出现了晕厥、呕血等状况,甚至还引发了失血性休克。吃菜怎么会吃出问题呢?另外还有哪些春菜存在健康风险呢?
春笋:过量纤维素和草酸刺激肠胃
春笋营养很丰富,其中含有水分、维生素以及多种氨基酸等。它低糖低脂肪,被人们誉为“春季菜王”。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笋的味道是甘甜的,性质微微偏寒,能进入胃经。它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等功效。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的人群来说,适当吃一些春笋,能够起到开胃消食的作用。另外,春笋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这种元素可以促使身体排出多余的钠,对预防高血压有帮助。一般人适量吃基本没问题。
风险:大量进食春笋的话,肠胃可能会被刺激。春笋所含的纤维素和草酸对胃部的刺激较为明显。倘若既往有胃溃疡,再加上春笋的刺激以及季节、天气的变化等因素,就很容易引发消化道出血。一旦出血量较大,就有可能危及生命。老年人、长期卧床的人以及胃肠道蠕动功能比较弱的人群,若大量食用春笋,还可能会导致肠梗阻。另外,过敏体质人群也不宜多食用,否则可能加剧过敏反应。
建议:烹饪春笋之前需进行焯水处理,将春笋切块后放入水中焯 5 至 6 分钟,这样能去除春笋中大量的草酸。一般而言,一个人一顿的春笋进食量不应超过 200 克。在吃春笋的时候,不要一直与富含钙的食物搭配,像菠菜、海鲜以及高蛋白食物等,以防引发结石。
香椿:警惕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入春后,“树上蔬菜”香椿开始逐渐登场。香椿香味浓郁,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其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 以及钙、磷、钾等多种营养素的含量在众多蔬菜中处于领先地位。
风险在于:香椿生长需要氮肥,它通过吸收环境中的氮,再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最终能够合成氨基酸,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硝酸盐。并且植物体内存在某些还原酶,这些还原酶会把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如果长期过量食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就会有致癌的隐患。
建议:新鲜香椿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食用时最好只吃香椿嫩芽。应选择颜色发亮的嫩芽,芽要短,梗要粗,不易拉扯掉,闻起来有清香味。要确保挑选的香椿芽鲜茎嫩,底部不能有老梗和芽叶萎蔫泛黄的情况,不宜选购。尽量在香椿最新鲜的时候食用,烹饪前需焯水,且不宜腌制。过敏体质及肠胃敏感者应适量食用。
荠菜:营养价值高但也要避免多吃
荠菜是一种“春日限定美味”,它受到不少人的青睐。荠菜的营养价值较高,每 100 克荠菜含 294 毫克钙,100 克牛奶钙含量约为它的三分之一。此外,荠菜还富含钾、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C,对血压、免疫力、皮肤、视力等都有一定益处。
风险在于荠菜吃多了会暗藏凶险。去年,杭州有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因连续一周食用荠菜而出现了呕血和晕厥的症状。经过胃镜检查,医生发现该患者患有胃溃疡,并且并发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比较多,就可能导致血容量下降,接着会引起失血性休克,从而危及生命。医生解释,患者的胃原本基础就不太好,存在原有炎症和糜烂的情况。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患者吃了很多荠菜、春笋、马兰头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胃黏膜,进而导致消化道疾病加重,最终引发了消化道大出血。
建议:除了要避免过多食用荠菜之外,还需注意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草酸不仅会影响口感,而且会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食用荠菜之前,需要将其用沸水焯烫一下。
其他野菜:食用不当也有中毒风险
还有一些野菜或因加工不当、食用不当、过量食用等导致中毒:
马齿苋
马齿苋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作用,许多人喜爱食用。然而,马齿苋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精、黄酮、草酸盐、蒽醌类化合物等毒性物质。当进食过量时,会引发腹痛、腹泻、肌肉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是症状较轻的情况,在停止食用后,症状会自行消退。而对于症状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应当立刻就医。
黄花菜
鲜黄花菜含有少量秋水仙碱。大量进食未经加工处理的鲜黄花菜,或者急火加热不彻底的鲜黄花菜,会导致中毒。平时最好食用干黄花菜。若想吃鲜黄花菜,可先浸泡两小时,接着焯水,然后再浸泡两小时,最后炒熟食用。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防中毒。
菊三七
它又名土三七、金不换,整株草都可入药。能治疗跌打损伤,有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等作用。然而,它的根部含有生物碱,像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等,这些生物碱会引发肝硬化,导致肝小静脉和门静脉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症等情况。有些人为了某些目的,未在医生的指导下泡制药酒,并且长期饮用,最终导致了肝中毒。
鱼腥草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常被用于凉拌食用。然而,过量服用鱼腥草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因为鱼腥草有低毒,含有马兜铃内酰胺,所以长期大量食用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且会导致上尿路上皮癌。
蕨菜
蕨菜含有一种名为原蕨苷的成分,其幼嫩部分的含量更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原蕨苷评为 2B 类致癌物。过量食用蕨菜会引起轻度中毒,症状表现为消化道方面,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重度中毒则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像头晕、头痛、眩晕,偶尔还会有意识不清等情况。正常食用通常不会“中毒”。在进行炒或拌之前,将其焯一下水,若用小苏打水焯效果更好,这样有毒的原蕨苷就会分解。
聚 焦
“板蓝根青菜”火了,怎么个事?
近日,多地商超的货架上有一种名为“板蓝根青菜”的蔬菜变得很“火”,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进行“围观”。记者获悉,正在多地上市的板蓝根青菜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十余年时间研发出来的新品种。
研究人员发现,把板蓝根的部分遗传物质导入油菜后,所获得的蔬菜口感清甜。这种蔬菜具有与板蓝根类似的功效,如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和普通油菜相比,板蓝根青菜的营养成分更全面。它没有板蓝根的苦涩味道,口感类似菜薹,是脆甜的。而且它对烹饪手法要求不高,清炒或者涮煮都可以,不容易煮老。
吃低钠盐能降低脑卒中复发及死亡风险
新华社消息称,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联合了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将普通盐替换为低钠盐(含 75%氯化钠和 25%氯化钾),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刘健讲道,普通盐是 100%的氯化钠,而低钠盐是 75%的氯化钠和 25%的氯化钾,低钠盐能增加钾的摄入,对调控血压有帮助。他建议脑卒中患者把普通食盐换成低钠盐,并且减少食用像腊肉、火腿、泡菜等钠含量较高的腌制食品。尤其在中国北方地区,饮食中钠多钾少,更应当留意控制钠的摄入。如果患者的肾功能不是很好,那么不建议日常食用低钠盐。另外,如果患者有高钾血症的风险,也不建议日常食用低钠盐。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中国消费报、上观新闻、湖南日报、潇湘晨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为综合来源。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73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