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优秀的软件助你事半功倍
磨刀不会耽误砍柴的功夫,对于学习软件的选择更是这样。选择一个用着顺手的学习软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在多数时间里,学习通常是一件较为枯燥且乏味的事情。若要提升学习的愉悦度,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获得“获得感”与“成就感”,也就是学习成果的量化表现,像优异的考试成绩就属于此类。然而,一月一次乃至一学期一次的考试,无法给我们持续不断地提供“获得感”与“成就感”,并且谁又能确保每次考试都能正常发挥呢?
对我来说,每上完一节课后做的笔记,就意味着我学习到了或者掌握了一个全新的知识要点,并且一直给我带来“获得感”;在闲暇时间,我会去调整笔记的排版,或者在笔记上附上插图,那一页页精心制作的版面也能让我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所以“记笔记”以及“看笔记”是我最为重要的学习过程;而且因为我的强迫症,我的笔记始终是老师、同学和家长口中“别人家孩子的笔记”;笔记偶尔夹杂一些个人的想法,也能够给生活增添一些趣味。热爱笔记的我,正因如此对学习流中的笔记软件有了更多的要求——
・拥有美观、简洁的 UI 设计
・稳定、流畅的使用体验(点名批评 )
・舒适的手写引擎
・充足、易用的书写、排版工具
・可以通过 或其他科技巨头的云同步
・至少 全平台适配
・软件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
作为学习流中的笔记双雄,和可谓是最重要的软件。想必很多人都疑惑这二者该如何选择。二者各有优势,能将笔记自动转化为图形,笔迹与纸张格线能自动对齐,并且在新版本中加入的商店功能赋予了它们诸多特性。
软件的逻辑设计类似一本本笔记本,它有更美观的界面,有笔记本设计,还有更符合个人偏好的手写引擎。
小孩子才做选择,而我选择全都要。二者特性不同,各自拥有明确的使用场景。它可以对应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等需要大量画图和记录大量公式的课程,是这类课程的首选笔记软件;它是笔记以文字为主的课程和电子手帐的不二之选。
建议纠结选择的小伙伴,能够申请两款应用的测试版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暂时免费使用两款软件的测试版,从而了解软件特性;另一方面也能明确自己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帮助开发者开发完善后续版本,可谓一举多得。
注: 5 当前版本的 测试已满。
3
我记笔记时要从课本上摘抄很多内容。要是在课上完整记笔记,就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也就是记了前面却没听到后面。因此,对我来说,在课上梳理条目,记录补充信息和关键信息,然后课后再进行完善,这是更加合理的笔记流程。
它很好地满足了我“课上梳理”的需求,导入课本后,通过划线就能摘录课本内容生成“卡片”,接着对“卡片”进行简单的选择、拖动等操作就可以生成脑图,而且点击每个节点就能跳转到课本的对应位置。在 3.7 版本里加入了 Kit 的适配,新增了在脑图中添加笔迹的功能,这使得添加、补足课堂笔记的体验更好了。
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
2020 年教育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在线教育蓬勃发展。某思、某学、某猿的广告很多。但我和周围同学找网课或学习视频时,都会下意识打开 B 站,然后下意识刷一整天首页推荐,直接点搜索框。
第四步:万事俱备,开始学习
软件和硬件只有投入使用,才能发挥出它们的价值。下文是我在这一年半的大学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经验,这些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多多少少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就读于某邮电大学,处于网络工程专业大二年级。在学习时,只要能通过 iPad 完成的任务,我就会尽量在 iPad 上完成。比如进行信息阅读,记录笔记,还能通过云编译器、远程桌面等方式来敲代码。当然,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也是在 iPad 上完成的。
首先,“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并非只是说说而已。倘若你如同我一般,自制力并非很强,那么在搭建 iPad 学习流的初始阶段,就必须要进行隔离吸引的操作。在有效隔离吸引之后,接下来就要将重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当然,我们也需要做好以防万一的文件备份工作。
有选择地安装应用
我将 iPad 应用分成了五类:
・第一类 必备应用
和微信等属于生活、学习必需的软件,这些软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且不可或缺。在安装时,选择“其他版本”更为适宜,比如用 TIM 来代替 QQ,用微博国际版来代替微博,这样不仅具备后者的大部分基础功能,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花哨内容。
・第二类 备用应用
各种工具类应用,比如测距仪等;各种效率类应用,像指南针等;还有专业计算器、词典等各种软件。这些应用眼下或许用不到,但在关键时刻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第三类 娱乐应用
iPad 具有巨大屏幕,借助它,各种流媒体软件和视频软件等在 iPad 上能有更佳的使用体验。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就难免会在这类软件中浪费大量时间,所以可以参考后文,从主屏幕布局和通知管理方面对这些软件进行限制。
・第四类 垃圾应用
短视频软件以及各种没有较高营养的时间杀手应用。对于那些想要在 iPad 上构建高效学习流程的用户而言,这些软件明显不应该存在于你的 iPad 之中,除非你具备非常强的自制力。
高效的主屏幕布局
iPad 上的应用会在不知不觉间越装越多,找软件变得不方便,偶尔还会不小心点进娱乐软件,并且能在里面玩上一会儿。所以在主屏幕布局上花些心思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主屏幕布局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主屏幕第一页固定着小组件,各个软件的小组件能展示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各种信息,像课表、设备电量等。
第二部分
放置着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应用,像邮件、信息以及智能家居等。原生软件具备界面简洁和启动快速等特性,基于此,这部分我会尽量选用原生软件,以方便随时进行使用。
第三部分
我会将各种生产力软件进行分门别类,把它们放置在这一部分。分类的数量不会超过 12 个,每个文件夹里的应用尽量少于 16 个。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从文件夹的缩略图直接看到文件夹的成员,而且主屏幕的第一页就可以容纳所有的生产力应用,其余的娱乐向软件则放在主屏幕的第二页。
之后找应用时,不会在娱乐软件上分心,还能在对应的区域或文件夹内迅速找到目标,从而有效提高效率。
合适的通知管理
选择安装应用能让我们摒弃“垃圾软件”,高效的主屏幕布局能将娱乐软件搁置一边,但仍无法抵挡一些软件大量的信息推送。通知管理包含消息推送的总开关以及通知的具体样式。恰当的通知管理可以减少无用通知的打扰,还能尽量避免遗漏关键通知。我依然是按照软件对通知进行分类管理:
重要通知—— 钉钉、学习通等软件的通知
这些软件的通知很重要,在锁定屏幕和通知中心会有提醒,还会显示“持续”横幅。这些软件的消息通常不是见不得人的,比如不是偷偷学习之类的,并且可以一直显示预览,这样我就能第一时间处理。
聊天消息
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不包含社交软件)的消息会有提醒。这些通知很注重时效性,然而通知的数量比较多,并且大多不是很重要。我将它们设置为仅在锁定屏幕上显示,同时会弹出临时横幅。另外,偶尔会有一些“小秘密”,所以只有在解锁时才会进行预览。
无用通知
各种娱乐软件的推送,像那些不包括即时通讯软件的娱乐软件推送,以及部分软件的资讯推送等,还有微博等社交软件的推送,基本上都是以吸引注意和获得时间为目的,没有什么重要价值,对于这些软件的通知,我都会全部关闭。
有些学习软件,就像 CSDN 那样,常常会推送一些资讯和新闻。这些软件大多具备在软件内的通知设置里选择是否推送资讯等功能。建议大家关闭这些开关。
文件管理
我曾经历过硬盘损坏致使所有文件丢失的糟糕事情,从那之后我就尽量将所有文稿存放在云盘里。我最先使用的是微软家的产品,它随 365 附带 1TB 储存空间,并且能在全平台适配。然而,微软的网络服务在大陆地区不太友好,连接速度极其缓慢,所以后来我就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在 10 的相关应用中下载相应软件后,就可以在 PC 上实现文件的无缝同步。
「桌面」文件夹和「文稿」文件夹会自动进行同步。我的很多文稿都保存在「文稿」文件夹里,这样便于在手机、电脑、平板之间进行查看和修改。
我的专业要求学习多种计算机语言,并且还有其他课程以及平时的一些爱好等。这样一来,云盘中的“文稿”文件夹很快就变得混乱无序了。于是,依据 B 站 UP 主@像素队长的介绍,我开始利用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来构建自己的文件管理系统。
我会把下载和聊天软件接收到的文件以及其他未及分类的文件保存在 iPad 本地的“下载”文件夹里。这样,这些文件既不会占用空间,也不会因文件过多而使文件夹变得杂乱无章。
然后依据我的需求在“文稿”文件夹里进行分类,分类有生活、学习、爱好、屁事儿这几种。这些文件夹接着会根据内容进行子目录的分类。同时,要给每一层文件夹进行编号。比如第一层有“生活”“学习”“爱好”“屁事”,编号后分别是“100 - 生活”“200 - 学习”“300 - 爱好”“400 - 屁事”。以“200 - 学习”为例,它的子目录有“210 - 嵌入式”“220 - C”……
这样一来,文件夹名称前有序号,所以文件夹会依序号自动排序。在使用一段时间并熟悉了自己的标号后,能够非常快速地前往对应文件夹去检索文件,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以上是本篇的全部内容。还要提一下:即便拥有各种各样的硬件,看过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介绍,只有真正契合自己的才是最为优良的。
下载少数派的 2.0 客户端,然后关注少数派的公众号,这样就能解锁全新的阅读体验。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