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民楼内的“加工厂”里,有大大小小的纸箱和生活垃圾散乱放置着,敞开的药粉袋子以及不知名的罐装液体密密麻麻……你能想象吗?所谓的“增肌神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
媒体近日展开调查,发现类固醇存在滥用现象。在这背后,隐藏着大量非法的类固醇生产厂家。这些厂家通过网络销售的模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其中很多厂家没有生产资质,甚至无法查到任何工商注册信息,完全是伪科技与真狠活的结合。
近些年,在健身圈中,通过“吃药”来增肌的观念十分流行。部分网红健身博主宣称“三分练七分吃,剩下九十分靠类固醇黑科技”,并美其名曰“科技健身”。这种观念导致类固醇滥用从职业健美圈蔓延至普通人,这是一条让“猛男”看了落泪的消息。
一方面质量本身令人担忧,这些小作坊通常卫生条件极为恶劣,无法确保无菌的生产环境,“个体户”工人也难以称得上专业。据相关报道,这些类固醇在地下黑市的销售利润率能够达到 95.7%,如此畸高的利润或许就是“产品”质量的直接体现。
一方面,即便类固醇的质量是可靠的,但若长期且大量地用于非医疗用途,就有可能致使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引发性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死亡。在 2022 年,有一位 25 岁的健身教练连续 3 年注射合成类固醇(群勃龙 + 氧雄龙),突然出现急性肝衰竭并伴有肾损伤,经过抢救后需要终身进行透析。
锻炼不足,就用药物来弥补,这体现出当下许多人的身材焦虑和健康焦虑。需求引导着市场,小作坊之所以敢冒险行事,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并且由于小作坊较为隐蔽、分散,所以滋生了侥幸心理。
所以,除了持续地对市场进行监管以及开展司法打击行动之外,在“消费端”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一,可以借助医生、药师等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来加强科普工作,把类固醇药物的副作用以及科学的健身方式讲解清楚;其二,还可以借助优质的健身博主、运动员等在圈内有影响力的人物(KOL),鼓励他们积极地引导粉丝树立起科学的健身观念。
其实不只是“增肌神药”,这些年市场上有各种“减肥神药”。这些“减肥神药”有着熟悉的套路和熟悉的配方。其过程是制造焦虑,接着贩卖焦虑,然后制造神药,再贩卖神药,这俨然成了一条条黑灰产业链的内在逻辑。诸多焦虑本身如同神药一样,都是人为构建的,且经不起审视。
查处神药较为容易,而破除心中的焦虑则较为困难。广大健身爱好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健身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真正的猛士,只有具备敢于直面刻苦训练的勇气,以及正视淋漓汗水的态度。美好的身材需要通过迈开双腿、张开双臂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也就是要“身体力行”。
要明白,肌肉并非身体的装饰品,它本身就是身体的组成部分。只有健康的肌肉,才能够有资格成为肉身的甲胄。通过吃药而形成的“假肌肉”“死肌肉”,既谈不上美观,也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