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各校都在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一直坚持“五育”同时并举,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方面的改革,通过多种措施来增加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长,推动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提升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孩子们在校园里能够跳起来,能够跑起来,也能够活动起来,他们身上有汗水,眼睛里有光芒。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中“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2 小时”的要求。近日,中国教育报与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共同开设了“体育相伴健康成长”专栏,将和您一同走进充满欢笑与活力的校园。
一起来看北京、安徽、重庆的校园体育活动——
北京:
“能出汗的体育课”如何上
日前,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印发了出来。提出要通过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并且大力开展学生的“班级赛”,还有促进体教融合等 8 条举措。以此来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起集运动、卫生、心理、营养为一体的中小学“大健康”教育格局,把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当中。
学生正在参加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举办的冬季运动会。此图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提供。
“怎么上能出汗的体育课?怎样补齐学校体育工作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短板?如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记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突出运动时间和质量
让痛快流汗成为体育课常态
文件规定,学校需将体育课全部开设且保证足够课时,不能以任何方式占用体育课,要杜绝存在“阴阳课表”的情况。在新学期,北京的小学和初中每天都有 1 节体育课,高中每周有 3 至 5 节体育课。若当天没有体育课,需安排不少于 45 分钟的体育锻炼。
此次“体育八条”落实的重点是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在体育课实施时,“体育八条”明确提出要切实做好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测,不能有“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每节体育课要安排不少于 10 分钟的体能练习,以防教学内容碎片化和随意性。
“体育八条”不仅强调了学校体育课时的要求,还对体育课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和初中要把“三大球”中的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的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的模块教学。要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该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来开展教学。各中小学每年都要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冬季长跑或者春季接力跑活动。
学生在校一日生活包含课内、课间以及课后。“体育八条”明确指出,学校需对课内、课间、课后服务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运用大课间以及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 10 个项目的轮流活动,以此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每名学生能够掌握至少 2 项运动技能。义务教育学校要探索适合学生活动的项目。
全面部署“班级赛”
让“人人参与”成为校园新风
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把“班级赛”管理办法印发了出来。同时,还给每所学校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今年春季的新学期开始了,北京的各中小学都要按照市教委的统一要求,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赛”,务必做到“班班有比赛、人人都参与”。
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体育八条”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首次在北京市的中小学全面地部署了全员参与以及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在近些年,北京市引导学校广泛地开展了体育班级赛的行动,并且建立了市、区、校、班这四级的校园体育联赛机制,以此来促进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实现全员化、常态化以及品牌化。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属性为面向人人、惠及人人,能让每一名学生都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经过研究,他们发现“班级赛”是学生参与并感受体育乐趣的最佳形式。“班级赛”普及面大,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能教会学生敬畏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北京市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中,参赛学生展现出了他们的风采。此图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提供。
“体育八条”规定,学校需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联赛,且联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小学每班开展的班级联赛不少于 5 场,初中不少于 4 场,高中不少于 3 场。比赛项目可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安排。对于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三大球”班级联赛,每班每学期不少于 5 场。老师要把“班级赛”当作重要的教育阵地。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赢。老师更要教会学生怎么面对失败。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
让学生科学开展体育锻炼
北京市教委的监测数据表明,近些年北京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在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从 2021 年到 2024 年,北京的中小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里,优良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体育八条”提出,北京要对学生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体检数据进行整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方式,构建起学生线上的“健康师”辅助机制。这样能帮助家长随时知晓学生的健康状况,促使家校展开合作,并且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
对于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例如引体向上,北京市教委将会实行弱项强健行动。据介绍,新学期北京将开始行动,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逐步进行。会增加学生单杠悬垂支撑这一项目,也会增加斜身引体项目。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上肢力量,同时缓解学生脊柱侧弯以及圆肩驼背等问题。
“体育八条”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到 2027 年年底,各区需对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需定期安排体校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每周进校,指导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每年要举办至少一期包含“三大球”、田径、游泳等项目的体育教师运动训练培训班。
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体质的提升离不开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支持。基于此,“体育八条”明确提出,会鼓励学校与周边的社区、公园以及社会体育场馆进行合作,从而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同时,还会引导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与家长构建起沟通机制,以督促学生在校园内和家庭中都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北京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在“体育八条”中得以体现。这会引导学校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学生身心健康当作一切工作的起始点和最终落脚点。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安徽:
合力为体育师资“开源”
冬日,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路一小的操场上洋溢着勃勃生机。
“提腹、挺胸、仰头!音乐教师孙伟指导学生跟着节奏轻快的音乐练习韵律操,脚尖绷起来,一、二、三,哒哒哒……;语文教师王艳在操场的另一边带领学生匀速慢跑,师生们边跑边齐声喊着口号:“思不嫌烦,学不嫌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远处,数学教师张慧丽笑嘻嘻地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步行速度为 1 米每秒,能不能计算出一分钟大约能走多少米?”绕操场走一公里需要多少时间?”
在清河路一小,站在操场上给学生上体育课的可能不是体育教师,可能是数学教师,可能是语文教师,也可能是美术教师等。
2024 年 8 月,安徽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此通知要求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公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从 2024 年秋季学期起,务必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并且要在上午和下午分别开展一次时长为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此来保障学生每天能够有两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安徽省阜阳市清河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学校供图
清河路一小的校领导收到文件后,察觉到现有的体育教师数量难以满足课程需求。于是,他们迅速对全校教师展开摸底调查。同时,积极动员那些有体育特长并且愿意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让他们担任体育活动课教师。像清河路一小这样的做法,即充分激发学校非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是众多学校都做出的共同选择。据统计,2024年安徽省新增兼职体育教师人。
与此同时,阜阳市颍上县第四小学的教师队伍中迎来了几位充满朝气的新成员。其中有一位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项是健美操的老师叫李芳。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开展,给了她施展专业特长的空间。她到校没多久,就为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创编了两套健美操。如今,该校的大课间活动不再只是单调的折返跑,而是充满青春旋律的健美操。2024年,像李芳这样新入职的体育专业教师有2385人。
一年多以前,专业摔跤运动员张玉蝶通过安徽面向省内退役运动员公开招聘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的途径,来到了宣城市泾县的千亩园学校,进而成为了一名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协助下,她开设了摔跤课,给喜爱运动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新组建的摔跤队在宣城市第三届运动会上一下子获得了 2 金 5 银 2 铜。现在,千亩园学校掀起了摔跤的热潮。张玉蝶在训练场上的身影十分忙碌,随处都能看到她。她说,运动员需要具备吃苦耐劳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当她成为老师后,明白这样的精神同样不可或缺。只要孩子们能够学到本领,那么付出就是有价值的。2024 年秋季,有一批优秀的退役运动员投身到安徽的体育教育事业中。他们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推动了特色运动项目在校园里的普及和发展,为安徽的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小学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促成了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管理系的学生朱丽君,作为顶岗实习教师,来到合肥市第 48 中学滨湖教育集团,每周要带 16 节体育课。她感叹道:这是一段宝贵经历,在教学生时,她也在学习如何成为优秀教师。这种局面是互利共赢的。众多高校被吸引纷纷参与其中。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就选派了 469 名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奔赴合肥市、金寨县、临泉县等地的近 200 所学校开展实习工作。
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将所在街道文化馆丰富的非遗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课程单中挑选出了舞龙、抖空竹等相关体育活动。并且把非遗传承人请到了校园里。如今,舞龙活动作为特色体育课,覆盖了 6 个班级;抖空竹活动作为特色体育课,覆盖了 20 个班级。在课间时分,孩子们集体抖空竹的场景成为了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24 年,经统计,安徽省通过校聘这种形式补充了 2766 名体育教师。同时,安徽省还通过引入第三方服务的形式补充了 2766 名体育教师。
安徽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葛德连处长表示: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树立起“开源”的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和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弥补现阶段在体育课师资方面存在的“缺口”,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尽情享受乐趣,切实增强体质,逐步健全人格。
重庆:
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
打进24球,仅失1球!
在 2024 年的追风联赛总决赛里,重庆市石柱县三河镇小学的女足姑娘们有着出色的表现,并且获得了全国冠军。从 2015 年开始,她们就收获了第一个冠军,从那之后,这所学校的女足已经成为了“冠军收割机”。一支来自大山深处小学的女足所经历的“逆袭”故事,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重庆市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的育人、育智和育心功能,这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市一直坚持上下贯通,部门之间协同合作,监督评估同时进行,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筑牢了基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提升了 6.39 个百分点,近视率降低了 2.53 个百分点,学校里“小胖墩”和“小眼镜”的数量显著减少了。
延长课间活动时间
让学生“动”起来
以前小课间的时长为 10 分钟,而学生上下楼就需要 4 分钟。小课间的时长从 10 分钟延长到 15 分钟之后,合川区久长街小学校长何海洋表示,学生在操场上活动和锻炼的时间增多了。
一所学校如此争分夺秒计算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在重庆并不鲜见。
重庆市规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组织学生开展 1 次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从 2024 年 9 月开始,永川区兴龙湖小学推行“多彩小课间”活动,率先实行“加长版”课间,在多出的 5 分钟课间里充分发力,保证学生百分之百都能活动起来。
乙级联赛通过小课间来让学生动起来;甲级联赛借助大课间让学生动起来;超级联赛利用午间让学生动起来;我们利用三个碎片化时间,也就是小课间、大课间和午间,让全校孩子都能动起来。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校长刘君介绍说,学校以“赛”作为主线,构建了三大赛事纵向贯通的“学练赛”新机制,以此引领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目前,“课间 15 分钟”在重庆各学校都处于常态化实行的状态。重庆市教委的副主任江鹏表明:学校在体育时间方面只进行增加,坚决禁止其他学科以任何缘由来挤占体育课时,并且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作校长的“公开课”,促使师生都能够动起来。
搭建多级竞技平台
让学生“强”起来
下课铃响起,黔江区新华小学校的田径场变得热闹起来。五年级学生杨骏腾热身完毕后,拿起跳绳工具开始进行训练。2024 年,他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并参加了亚洲跳绳锦标赛。在这届比赛中,新华小学培养且输送到国家队的 8 名跳绳小将,取得了 3 金 3 银 3 铜的优异成绩。
重庆每年会举办 150 余项市级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有 5000 余支参赛代表队。它搭建了节、赛、会、展、演的平台,实行“班、级、校、区、社”的联动。并且还组织散打、射击、击剑等专项特色赛事,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高萌曾从事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工作。退役之后,他转为母校重庆市铜梁中学的体育教师。在铜梁区,有 72 名像他这样的专职教练。仅在 2023 年,该区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联合招聘了 18 名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专职教练,还通过购买服务聘任了 216 名兼职教练,使得体教融合项目专业教练员及教师的配备率达到了 100%。优秀体育师资能够为学生运动员提供专业指导,也能促使更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提供丰富的运动方式
让学生“笑”起来
决赛那场极为艰难,我们队是首次打进决赛。然而,团队并未放弃,在教练的指导下,大家都顽强拼搏,最终实现了逆转。回忆起 2024 年重庆市小学生篮球比赛,永川区汇龙小学男子篮球队队员晏宇航满脸笑容,他们时隔 4 年再次捧起了冠军奖杯。
如今在重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校园体育而获得益处。当走进铜梁二中时,一场女子足球对抗赛正在进行。体育教师李星吹出一声短促的口哨后,众人开始中场休息。踢后卫的梅清显得有些腼腆,然而当聊起足球时,她却满脸笑容,她说:“我很喜欢自己在场上的位置,球路很开阔。”
合川区将启动中招体考“2+1”模式改革试点,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更丰富的体育乐趣。“2”指的是“立定跳远”和“一分钟跳绳”这两项必考项目,“1”则是要从“三大球”、“三小球”、武术、游泳等 8 项运动中选择一项。
如今,在数字科技的辅助下,体育课变得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了。江鹏介绍说,结合数字重庆的建设,重庆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学校的智慧操场和智慧场馆进行了改造升级。同时,借助智能穿戴设备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体育实现精准教学,辅助青少年进行个性化的运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