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了《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这本书比较专业且具有学术性。身为妈妈,我对人究竟是如何学习的这件事充满了好奇。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才能让我自己以及孩子们学习得更好呢?
人是如何学习的
回想学习生涯,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时来了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很年轻,还戴着边框眼镜。我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除了上课,在下午放学后(我们是住宿生,不用回家),会带着我们一起爬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然后找块大石头坐下,一起唱歌,一起看风景。那时候觉得学习是自由而有趣的。
他不仅有上山唱歌的自由,还带着我们一起种稻谷。这些稻谷是同学自家种的水稻,其中有一些还没脱壳,保存完好。我们在小食堂旁边一起用泥巴筑了一条小水坝,接着把稻谷放进稀稀的泥巴里,满心期待地等着它们发芽。过了几天,我们惊喜地发现真的冒出了细细长长的水稻小芽儿。然而,最后我们并没有实现自给自足的水稻自由。老师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是好奇和求知的。通过这颗种子,我们发现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回想这两件小事,再结合今天听到的知识。我身为父母,真的需要放下焦虑。学习是一生的事,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比具体学多少知识重要得多。
以下是我整理的部分学习笔记。
重视前概念,将学习者置于中心位置。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去学习和了解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具体是怎样的。同时,要弄清楚他当前的水平与正常的发育水平相比较,是处于正常状态、超前状态还是滞后状态。
重视元认知,持续进行学习,并且知晓怎样对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
1、系统性学习,要有意义地去做知识的组织,理解规律。
2、知识应用,要考虑到情境与知识的提取
3、如何在提取知识时更轻松自如
4、多提问,多思考,暴露盲点
5、拥有适应性的专业知识,能够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如何实现从校内到校外的知识迁移?
1、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很关键
2、提升理解和记忆能力,加强输出,不断地跟别人讲
3、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
4、有明确远大的学习动机
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让情境化的知识与抽象能力达到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