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艺术在发展历程中,曾先后诞生出文字这种形态,也诞生过电影和电视剧等形态。同时,它还催生出了网络文学以及长视频平台等互联网产品的形态。而当下,短剧这种新型的内容形态,正在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并且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所喜爱的新宠。
快手把短剧当作一种新的叙事艺术。它具备与传统影视作品不一样的视频元素和创作语言。同时,它还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商业变现潜力。
最早涉足短剧的是长视频平台,以“优爱腾”为代表。这些平台多年来一直在耕耘,但却没有产生具有代表性且能出圈的作品。与之相反,短视频平台正在急速成长,并且很有成为短剧培养沃土的趋势。
快手短剧在两年前才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日活数据,到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一定的体量和规模了。
官方数据表明,当下快手短剧的创作者数量已超 6 万。其中,粉丝量达 10 万+的创作者超过 8000 人。到 2021 年 5 月为止,在快手平台上,每天有 2.1 亿人观看短剧,每天短剧的观看总时长为 3500 万小时。
快手短剧的负责人近日接受了界面新闻等媒体的采访。在他的观点里,目前快手短剧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与传统长视频平台相较而言,快手做短剧的优势体现在用户基础庞大,平台生态较为优质,并且商业变现效果极佳。
他向界面新闻透露,2021 年团队有着三个核心战略方向。其一为内容升级;其二是合作升级;其三是商业变现升级。
内容升级的主要方式在于拓展新的题材,从而能够收获新的受众群体。当下,短剧内容的核心消费群体为女性用户,而这也是影视行业在当前所呈现出的共同特征。
快手用户量较大,因此快手短剧在覆盖面上具有诸多优势。都市、恋爱、高甜和喜剧等不同题材,都拥有大量潜在受众。快手近期从数据反馈得知,男性对消费短剧的需求在上升,武侠和动作题材等内容受到的关注也在增多。
内容升级存在另一个维度,即制作层面。短剧的视频元素以及创作语言和传统影视剧作品不一样,并且在具体的制作环节也拥有升级的空间。
在合作升级这一方面,目前那些主要的短剧头部机构都参与到了快手平台之中。快手短剧平台上,有着超过 1000 家的创作机构。在过去,快手的合作方案大多是针对核心达人和 MCN 机构的。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出品公司开始加入短剧阵营。并且,不少 IP 版权方对短剧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当这些新的合作方进入短剧领域后,快手原本已有的合作方案就需要重新进行制定,这便是合作升级的背景。
快手短剧负责人称,我们要与所有创作者站在一起,这一点是坚定的。我们既要懂短剧,又要懂产品和短视频。基于此,快手在内部提出了三个“尊重”:
一是要尊重创作规律,因为短剧属于特殊艺术形式,所以必须尊重叙事艺术的基本规律;二是要尊重时间规律,短剧这种新兴形态需要时间来摸索创作以及商业模式;三是要让从业者能够健康地赚到钱,赚到的是健康的钱,而不是短期的钱。
该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我们会在自制方面进行更多尝试,我们会在投资方面进行更多尝试,我们会在出品方面进行更多尝试。
在商业化升级这一方面,快手短剧的负责人表示要去做正确且困难的事情。他指出短期的补贴是无法持续的,如果不建立起正常的商业循环,那么到最后整个行业都将面临没有饭吃的局面。
快手后续会进行商业化升级措施,计划使短剧与快手电商进行深度合作,这样能让创作者在快手进行电商直播时更加顺畅。
快手方面表明,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在获取流量方面,它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给创作者带来更为丰厚的收益。只要你在快手持续坚持做下去,获利就会越来越多。
短剧创作者若拥有足够多的粉丝,就能够在直播电商领域进行后续的商业变现。快手短剧有一位创作者,凭借爆款短剧获得了 500 万粉丝,这为她的电商直播带来了极为显著的引流效果。
短剧正成为广告商的喜爱之物,在品牌招商方面的热度持续上升。就快手的短剧来说,今年已与王老吉以及美年达等客户开展了相关的合作。
品牌招商之外,常规的商单广告很适合短视频平台上的短剧创作者。短剧这种形态适合讲述广告故事。
今年快手短剧会与快手的磁力引擎展开合作。这样能提高创作者商单广告的效率,同时也能让广告主在收益层面获得满足。
以下为采访摘要:
Q:你们觉得短剧现在是否进入了成熟阶段?
快手处于肯定还不成熟的阶段。成熟的标志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商业变现方面的成熟,其二为内容叙事形式的成熟。
如何用较短的时长来表达好内容,关于这方面的规则尚未完全成熟。如此短的形态能否赚到钱,其商业模式也还未成熟。
Q:今年可能是短剧商业化能否跑通的关键一年,你们怎么看?
快手:短剧的内容需求已被验证,商业方面的事宜需留些时间。我们能看到长剧到现在仍未验证其商业化,然而长剧的需求很大,短剧也是如此。
我们在短剧方面看到了优于长剧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体现在内容买卖模式上,还体现在后面链路的变现可能上,对于短剧的商业化,我们可以多一些耐心。
Q:你们怎么选择IP,下一步会增加自制么?
快手发现好的内容未来未必来自大 IP。短剧需要小说的框架,且人设容易改变。我们有专业团队来处理这些。最适合短剧的 IP 不一定是最贵的,也不一定是最红的。
我们会提升自制的内容。快手正在与合作方进行探讨,探讨在自制剧方面展开合作的可能性。目前这个事情才刚刚起步,我们仍在进行摸索。
短剧三年前在长视频平台开始出现。到现在为止,似乎都没有出现能够出圈的作品。对于这种情况,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快手:都叫短剧,然而究竟多长算长,多短算短呢?这种差别是较为明显的。
短视频平台与长视频平台相比,长视频平台或许不太适合制作如此短的内容。长视频平台的生存环境以及商业模式,都不太适宜短剧的发展。
短视频平台制作这种时长更短且节奏更快的内容,我认为是有出圈机会的。我们起初会担心,这么短的形态能否承载足够出圈的内容量,但快手的体量很大,我觉得有机会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短剧。
头部机构不一定就能成功,因为拥有做长影视的经验,可能会对做短剧这种新的视听语言形成束缚。快手在这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认知,并且这也是快手所擅长的。
Q:短剧本身有时长限制,它会限制短剧做优质精品内容么?
快手:我们不仅制作精品,还制作大量深受人们喜爱的内容。我们的 6 万多创作者在平台上创作段子,其中有农村老铁所喜爱的东西,也有城市老铁所喜爱的东西。
生活中能让人消费的东西不一定是精品,爱看文艺片的人或许也不排斥好看的爆米花电影。我们要做一个健康的行业,既要有所谓高投入的精品,也要有投入适中且大家喜欢的内容。
快手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平台。快手的短视频具有这样的特点,快手的短剧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有些内容或许是很好的,然而它的调性与快手短剧的调性不相符。还有些内容在其他平台,例如豆瓣,很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在快手却没有那么受欢迎。对于这些情况,你们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快手的产品注重分发性,对于长尾需求需要进行解决。我们的分发体系会努力将合适的内容发送到合适的人群当中。
那些豆瓣上的高分片子,有很多豆瓣用户并不喜欢。这些高分内容在市场上的票房,未必是最好的。巴赫的音乐好不好呢?放到抖音上也未必能火。我们还是应该兼容普通的用户。
市场表现的好坏与内容的长久价值并非在同一个维度上。快手具有兼容性,我们既不会排斥那些市场表现良好的内容,也不会排斥那些具有很高用户价值的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