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的北山路可能成为景区公交慢行专用路;西湖边的杨公堤可能成为景区公交慢行专用路;西湖边的南山路(杨公提 - 玉皇山路)可能成为景区公交慢行专用路;西湖边的孤山路可能成为景区公交慢行专用路!若这些路段成为公交慢行专用路,那么这些路段只能通行景区内部公交,或者只能通行慢行(自行车、步行)。3 月 26 日,重新编制后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始在西湖博物馆(南山路 89 号)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期一周。
记者在现场看到,总体规划重新编制后,其最大变化体现在景区的道路交通和游赏规划方面。在该规划里,西湖景区内部的道路被分为三种功能。这三种功能分别是公交慢行专用路、景区支路以及干路。其中,北山路、杨公堤、南山路(从杨公堤到玉皇山路)、孤山路将会成为景区的公交慢行专用路。
规划为了保护西湖文化历史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增加了河坊街、南宋皇城遗址、梵村三块保护区,这三块保护区的面积是 0.2 平方公里。并且,之后西湖景区的面积将会增加到 59.26 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具有法定地位,是景区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同时它也是指导性文件,能够指导具体的建设行为。
目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正在实施的是 2005 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规划。该规划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 - 2020)》。
并且要通过规划重点解决居民社会、产业、交通、土地等方面的问题。
杭州西湖景区属于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区”。它在资源保护、综合管理以及与城市的关系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比其他风景区更为复杂。
本轮《总规》是由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进行编制的。为了与杭州市正在开展编制工作的新一轮总体规划相衔接,本轮规划的期限设定为 2021 年至 2035 年,其中近期规划是 2021 年至 2025 年,远期规划是 2025 年至 2035 年。其规划目的是加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严格保护以及永续利用。
记者了解到,本轮总体规划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亮点:
一是要协调杭州西湖风景区与城市的发展关系,让景区与城市能够深度融合在一起,进而打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城景相互交融的慢行公共空间。借助地铁大环线,通过设立入口换乘中心,对机动交通进入进行限制,以此来鼓励人们采用慢行方式。
景区东部要提升商业街区的空间品质;景区北部需构建主客共享的宜人社区;景区南部要落实风景区的拥江发展,以真正实现风景区对城市的辐射。
二是将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单单是单纯的风景名胜区,它还是世界遗产文化景观。
本轮总体规划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文本》中对西湖风景区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西湖当作世界遗产地,在保护规划方面落实要求,在游赏规划方面落实要求,在居民点规划方面落实要求。
三是本轮总体规划针对杭州西湖风景区的范围问题进行调整。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存在现状,要结合多方面因素。需保持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同时要考虑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轮总体规划针对这些情况,对杭州西湖风景区范围进行了局部微调。
四是本轮总体规划贯穿中国山水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风景区内居民点调控遵循实际性与可操作性原则。重视景中村的业态调控与发展,要充分体现控制型居民点的文化资源特色。依托村庄现有的业态基础,塑造并优化各村庄的业态特色,同时加强景中村的发展引导。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