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正文
诺基亚如何因忽视iPhone革命而失去市场领导地位?从塞班到iPhone的智能手机变革

 2025年02月24日  阅读 11

摘要:[]到了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产品,该产品拥有大触摸屏以及基于应用的操作系统,重新对智能手机的定义进行了界定。遗憾的是,诺基亚未对苹果带来的新变革作出有力回应,也忽视了在冲击下消费者产生的更高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塞班系统逐渐老化,与IOS相...

[]

到了 2007 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产品,该产品拥有大触摸屏以及基于应用的操作系统,重新对智能手机的定义进行了界定。

遗憾的是,诺基亚未对苹果带来的新变革作出有力回应,也忽视了在冲击下消费者产生的更高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塞班系统逐渐老化,与 IOS 相比更显老旧。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市场呈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有着口袋电脑之称的智能手机,而非只有乏味 WAP 功能的老式手机。

诺基亚走上了下坡路

1985 年,诺基亚推出了一款产品,它是世界上第二台移动电话。1987 年,诺基亚推出了另一个产品,其形状很像大哥大,与之前的产品相比,手持起来很方便。1993 年,诺基亚 1011 被推出,首次采用了 GSM 技术,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较为成功,公司也因此成功实现了转型。

1999 年,诺基亚推出了 3210 和 8850 两款手机。3210 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作为手机没有外置天线,还可以更换外壳,既青春时尚又价格较低,销售量达到了 1.6 亿台。8850 继续延续了滑盖设计,同时也取消了外置天线。此后,诺基亚推出了 1100 款低价入门级直板手机,这款手机成为了世界上最火爆的机型,总销售量超过了 2.5 亿台。

2011 年诺基亚与微软达成了全球范围的战略合作。2013 年,该手机的最大亮点是 4100 万像素摄像头。这款手机采用的是 WP8 系统,它比塞班系统更加流畅。

诺基亚 2002 年 - 2011 年的股价变动呈现出两个阶段。2002 年到 2007 年为第一个阶段,此期间诺基亚公司股票价格较为稳定;2007 年到 2011 年是第二个阶段,诺基亚公司股票价格在 2007 年年末起呈急速下滑态势,2007 年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 3G 时代到来,导致诺基亚公司竞争力下降。

苹果公司的股价在 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变动不大,虽有增长但增长趋势较为缓慢。2007 年起,苹果公司股价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正是在这一年,苹果智能手机开始上市,进而拉开了手机 3G 时代的序幕。

诺基亚技术没落的三因素

诺基亚为了应对 3G 时代新技术竞争,加大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苹果公司也为了应对 3G 时代新技术竞争,加大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可为什么诺基亚的各种产品和技术落后于苹果公司呢?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诺基亚的 CEO 奥利拉曾做出预言。他说通话将会成为手机的一个附加功能,而手机的未来在于能够接入互联网。2006 年底,康培凯接任诺基亚 CEO。他清晰地提出,互联网与手机的未来将会融合在一起。诺基亚要“站在这一新时代的前沿”,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2006 年,诺基亚发行了 N73,首次提出数字融合,以发展移动互联网。在当时,诺基亚的很多构想都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诺基亚在 2004 年开发出了触控技术。查看诺基亚的财报可知,其 1 年的研发费用达到 58 亿欧元,这个费用是苹果的 4 倍多。当时手机的普遍开发周期约为 1 年,而诺基亚 1 年能够推出超过 50 款的手机。诺基亚拥有大量的研发资源,然而却未能将这种能力转化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回顾诺基亚近十年的发展情况可以得知,诺基亚很早就预见到了新技术的发展走向,并且增加了研发方面的投入,然而最终却在新技术上遭遇了失败,那么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组织并未达成加大新技术投入的共识。诺基亚提前预见到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早早将触控技术、智能手机技术引入企业,然而,在企业内部并未形成一种组织层面的共识。2006 年到 2007 年期间,诺基亚在在线业务上投入了 100 多亿美元。它时而推出游戏平台,时而推出在线音乐商店,时而又推出邮件服务平台。这种不断的变化,使得用户难以对诺基亚的互联网形象留下深刻记忆。这也是诺基亚公司“茫然”的一种表现,在其组织内部尚未达成一定的组织共识。诺基亚公司内部的员工曾有这样的看法:当最早提出转型口号的时候,业内响应的人非常少,大家只是在看热闹,并不认为这个改变真的会发生。那时有一种很孤独、难以得到响应的感觉,只有自己一家在做,很难把产业链做起来。因为这种组织共识还没有达成,所以我们很难看到诺基亚对未来技术有一致的行为,诺基亚总是处于迷茫的状态。诺基亚虽然具备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然而却没能将创新成功地转化为产品,也没有构建起良好的创新管理体制,包括决策、研发、管理以及实施等方面。

第二,面对行业的变化,未能形成新的组织规范。塞班系统不被消费者认可,却仍顽固坚持。其设计理念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因为在组织内部,对于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所以也就没有形成关于新技术的组织规范。诺基亚很早就提出公司转型。2003 年,它从摩托罗拉手中买入塞班操作系统。凭借此操作系统,诺基亚的市场份额曾一度达到 49%。塞班系统是诺基亚一直坚持使用的软件平台,对通讯产品的开发效果良好。在注重通话功能的时代,塞班系统很有市场。现今社会已进入多媒体多功能终端的时代。苹果系统将注重精美的事项体验的设计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苹果的操作系统可在苹果电脑、随身听、手机等一系列产品中通用。苹果还率先在应用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应用产品、社区和商业模式。然而,诺基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顽固地坚持着消费者不认可的塞班系统。诺基亚的这一战略选择属于 2G 时代思维模式的选择。在公司内部,手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未形成组织战略选择的规范。诺基亚的设计理念对产品的不断改进有一定作用。然而,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要全新且多功能的智能手机终端,他们需要的并非手机的不断改良,而是革命性的创新和天赋。显然,诺基亚秉持的这种因循守旧的设计理念,无法打造出能让消费者感到惊喜的产品。苹果手机的型号并不多,其相对简单的产品型号使得苹果手机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更为精准、深刻且牢固。在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时期,诺基亚手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依然是呆板的,只是进行了一些小的改动和革新,却没有鲜明的特色,远远地落在了这个时代的后面。诺基亚需要在管理观念方面进行创新。

第三,消费者需求有变化但缺乏敏感性。手机具备通话功能,然而消费者并非仅将其当作通讯工具。对消费者而言,他们更期望有一台多功能的手持终端,能让生活更丰富、更便捷。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话功能已成为手机的基本功能,而非最重要的功能。手机产品的开发应以实现完美的客户体验为出发点,要实现多种娱乐和移动办公功能,还要让用户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诺基亚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做通讯设备这个阶段,停留在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话功能上。消费者现在需要的不只是一台通讯设备,而是一台具备通话功能的智能手机终端。

结论与启示

2013 年 9 月 2 日,微软宣布用 71.7 亿美元收购诺基亚主要负责手机业务的设备与服务部门。此交易在 2014 年第一季度完成。这意味着当年的全球手机霸主——诺基亚走向衰败。手机行业大环境发生变化,让这个当年的功能机寡头不得不转向智能机领域。这个战略调整显而易见且别无选择,但始终无法成功落实。神话与陨落仿佛仅一步之遥。一家曾经利润丰厚且家喻户晓的巨头企业,因固步自封,因抱残守缺,因漠视变化,被吞噬掉了,而它的倒下在瞬间就发生了。

启示一:增强危机意识,颠覆往往来源于行业的后进入者。

诺基亚成功的时间颇为长久,它未曾料到会有人闯入并改变游戏规则。诺基亚公司极为注重聆听消费者的意见,并且积极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期望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然而最终还是失去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诺基亚的行为代表了当时手机市场领导者的思维。整个手机行业都在按照同样的游戏规则争夺客户。手机行业以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商务手机、超长待机时间手机对消费者进行细分。

苹果公司进入行业外,凭借创造性思维,洞察到时代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脉搏,重视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和用户体验,从而一举颠覆了对手机的传统看法和定义。苹果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客户体验给予了高度重视。苹果公司并非发明创造原本不存在的产品,而是发现了新产品。有时候,消费者自己难以清晰地描绘出自身的需求。然而,当他们见到苹果公司设计出来的产品时,便知晓这是为他们而设计的,这是因为对消费者体验有着深刻的洞察。此外,苹果公司将手机打造成了一个平台,并且结合了 App。通过这种方式,苹果公司完成了对消费者的长期黏性培养以及持续消费的引导。这种做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模式,而这是诺基亚公司未曾想到的。

启示二:把小企业作为自己的导师和创新的动力源泉。

大企业的存在为小企业带来梦想,小企业的存在则为大企业充当老师。在诺基亚身上,大企业所存在的毛病间接引发了如今的危机。诺基亚的内部组织十分强大,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专业化与细分化的工作,但却没有专门的人员从整体层面进行把握和全面检讨。诺基亚是一家大企业,它有不同的部门在进行摄像头等方面的创新,也有不同的团队在进行浏览器等方面的创新,但却没有一个人负责统揽全局,去开发能让消费者惊喜的颠覆性产品。

要有大企业的标准,也要有小企业的组织和心态。这样企业就能时刻保持谨慎,不断地进行自我检讨,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启示三:与时俱进,不要迷信过去的成功。

成功的企业常常过度依赖过去成功的经验,进而陷入一种类似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不会轻易做出改变。诺基亚便是如此,它总是认为公司仍在盈利,状况还不错,于是便处于一种盲目之中。竞争环境始终在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持续改变,昨天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今天依然能够辉煌,无论一个企业多么优秀,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超越,才能够维持卓越的状态。

启示四: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一家企业规模逐渐增大且越来越成功时,往往会越发厌恶风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一方面希望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又希望所有的尝试都能获得成功。这种态度必定会致使员工变得过于谨慎且呆板。所以,企业一定要营造出一种能够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企业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6181.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