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早在 1600 年前。那时的西湖呈现出沼泽的模样。随着流水不断注入,西湖在逐渐长大。在后续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先民的开发,惠州西湖从仅有自然景观,慢慢演变成了有人文景观。如今,小布要分享给大家的西湖风景图,你们肯定没见过,你们准备好往下拉了吗?
西湖全景图:清代吴骞《西湖纪胜》
旧时西湖风景图
历史在推进,社会在发展,西湖已不再是旧时的模样。如今,我们无法再享受到旧时西湖那自然的美景,这难免会成为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只有翻开画作,去欣赏画家寥寥数笔所描绘出的西湖山水那独特的人文空间。
雁塔斜晖
象岭飞云
苏堤玩月
丰湖渔唱
载于张友仁《惠州西湖志》
2000年,一直致力于惠州文化
传承和保护的著名画家黄澄钦,
出版《画说惠州西湖》,其中有《惠州府志》
列“西湖八景”。
他用画笔记录美丽的西湖,
也借用画作,告诉我们一个个
逐渐被遗忘的西湖故事。
《惠州府志》列“西湖八景”
黄澄钦
《惠州府志》将“雁塔斜晖”列为一景,后人认为有模仿“雷锋夕照”的感觉,于是选取苏轼的千古名诗“玉塔卧微澜”中的语句,将其改为“玉塔微澜”。实际上,“惠之西湖如同苎萝的西子;杭之西湖犹如吴宫的西子。”惠州的西子,完全没有必要自我轻视。
石埭山有“水帘飞瀑”,峭壁上流水潺潺,风景十分美丽。明代曾有诗句写道“一道珠帘水,长悬苍翠间……”。然而,如今我们已无法欣赏到这种美景了。在五十年代,此地被开发成了“采石场”,原本的风景被破坏得几乎荡然无存。后来虽然用现代建筑技术进行了“恢复”,但却已经失去了自然的美妙之处。
这次雅集增加了惠州文化与外界的交流,成为一时的盛事。
白鹤峰风景秀美,苏轼对它十分喜爱。他甚至打消了北归的想法,购置土地建造房屋,打算在此终老。北宋绍圣三年(1096 年),苏东坡在这儿为自己的新居举行了上梁仪式,还写下了“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
这里有渔舟的歌声,有书院的书声,还有山寺的钟声,是人间令人感到舒适惬意的地方。“丰湖渔唱”这一景观的审美意趣体现在“丰”字上,意味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此景在何处?透过烟霞桥,望向丰山永福寺遗址,便能找到翁梦鲤《过西湖诗》中“山藏古寺疏钟度,树隐人家独鸟飞”的感觉。看着如今被保护的菩提树,能够想象当年晚钟悠悠,断霞半掩山门的景象……
半径樵归说:“半径处的人家有一半在卖樵,下廊处的人家在养鱼苗。黄塘处的人家有一半在耕种,城里的人家有一半在造桥。”原来,西湖的人家过着一半务农、一半经商的生活,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西湖的自然恩赐。
桃园位于元妙观后面,此地早已荒废,其景观究竟如何无法窥探考证。仅元代赵孟杰的“好风笑语在人间,吹香已满桃花洞”这句诗能够让人进行想象。“桃园”以及“日暖”都仿佛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仙境。颇为可惜的是,元妙观后面的相关情况已被填土筑路,倘若在水道两岸栽种桃树,再搭配上黑瓦白墙的民居,那便真的是人间仙境了。
惠州八景,画作文字来自惠州著名画家黄澄钦《画说惠州西湖》
《惠州府志》记载有西湖八景,如今,我们仅能凭借想象来还原它们。小伙伴们,我们难道不应该站出来,自觉地去保护西湖吗?千万不要让西湖的美景以及它的故事再次被遗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